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塔魅影之山西新绛龙兴寺塔

(2018-02-19 22:44:07)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塔魅影

位置: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县城龙兴寺内

年代:清

造型:八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

级别: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 670年),改称龙兴寺。唐会昌五年(845年),寺毁于“会昌法难”。北宋因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又恢复龙兴寺之名。宋、元、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乾隆四十九年(1784)及民国时均有重修。现存建筑有大雄宝殿和高塔,碑刻数十方,尤以唐总章三年(607年)《碧霞落碑》最为珍贵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龙兴寺塔,有名龙兴宝塔,据寺内碑刻记载始建于唐,原为八级,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并增高至十三层。塔身一层南面辟券门,塔内中空,内置楼梯可登至塔顶,券门两侧砖雕楹联一副,为清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宝塔,时任绛州知州武进题并书,“雷雨平临咫尺看龙门之变,慈云遥接飞腾争雁塔之高”。东西面辟有佛龛,西侧佛龛内有唐代石雕坐佛一尊。二层以上南北面辟有真假券门,六、十三层西面辟券门。一层檐下仿木砖雕斗拱,每面就攒,二层以上叠涩出檐。塔身南面每层券门均额题,自下而上依次为:一柱擎天、两茎仙掌、三汲龙门、四大跻空、五云献瑞、六鳌首戴、七星召应、八风协律、九陌看花、十园蓉境、十方一览、十二碧城、十州三岛。八角攒尖式塔顶,上置葫芦形塔刹,圆柱形刹尖。据《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载:“光绪乙亥(公元1875年),塔顶冒烟,佥为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之后1937年、1971年、1976年等时间传说也亦冒过“烟”。最近一次是19938月份,塔顶“冒烟”,观者有万余人,连冒七天,给古塔增加了神秘感,不知何故。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大雄宝殿,元代遗构,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彩塑毗卢佛、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及侍立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从造像风格看有宋金造像特征。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碧落碑》,唐总章三年(670年)韩王元嘉四子李训等人为其母造像祈福所立。圆首方座,碑文篆书,字体优美,独具风格,为历代书法家看重的珍品。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有个名叫郑承规的奉命用正楷书将碑文译出。据说自称李斯之后无人与匹的唐代大篆书家李阳冰见到此碑后,爱护倍加徘徊数日,不忍离去,遂反复临摹,最觉不如,非常恼火,愤然以槌击之,现碧落圆首所裂三块,相传就是李阳冰所为。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元至正三年(1343年)由张子纲撰文,重刊碧落碑。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塔顶冒烟的新绛县龙兴寺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