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2017-10-11 16:03:51)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迹寻游之甘、陕、宁、青

城隍庙,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城隍庙是古代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扶风城隍庙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分别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嘉靖三十年(1551年)、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十七年(1619年)、崇祯六年(1633年)重修,清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屡有增建修葺。现存建筑自南而北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木牌坊、八卦亭、献殿、正殿、寝殿、藏经楼及东西两侧厢房、钟鼓楼及东西配殿。城隍庙现设县博物馆庙内现存南北朝、隋、宋、金、元、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碣、造像碑、经幢、石造像数十通。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山门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式木构建筑。始建年代记载不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和崇祯八年(1535年)重修。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1986年曾建的碑廊,陈列扶风出土的部分碑刻和拴马住。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楼,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原建为石坊,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毁于地震,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建。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献亭,因亭内有八卦纹也叫八卦亭,面阔进深均为一间,四角攒尖顶。左右两侧为钟鼓楼,形制对称相同,为歇山亭台重檐式建筑。亭后两侧各有清代砖雕五龙碑。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后毁,清代又重修。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献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重修,后毁,清代重建。歇山式琉璃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两侧有琉璃二龙戏珠图案。檐下施斗拱,施龙头、象鼻昂。殿前有月台和踏垛。左右两侧有清代重建配殿,现为博物馆文物陈列室。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城隍庙
     献殿后为正殿和寝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嘉靖三十年(1551年)毁于大火后重修,为城隍庙最早建筑。正殿,砖木结构,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镂空花草龙纹琉璃脊,有正吻。檐柱及金柱均施龙头昂斗拱,前檐后有五组垂莲。殿东西两侧山墙分别嵌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城隍庙正殿两庑记”、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邑城城隍庙献殿钟鼓楼暨道院记石碑寝宫为单檐卷棚顶镂空花草琉璃脊,殿门紧锁恶狗挡道没有开放,不敢距离欣赏,仅从外部观察,内部不详。寝宫后为九间殿,清代建筑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现为办公场所。

据《扶风县志》记载扶风城隍庙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可惜都被毁坏或拆除,但主体建筑得以保存下来。城隍庙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不断的修建形成了完整的建筑格局,使城隍文化得以延续,一直到今日,幸存下来的建筑实属不易,弥足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