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2017-07-21 09:22:53)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陕西石窟

 旬邑为古豳(亦作邠)国之地,周先祖公刘在此活动和居住。《诗·大雅·公刘》:“笃公刘,于豳斯馆。”秦时置栒邑县,西晋改名邠邑县,后废。北魏三年(公元430)属新平郡(治所今彬县),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将两汉置于宁夏同心县的三水县迁境内,后又迁入高平、爰得二县,其中迁入的高平县居所就是集团的旬邑县。说明旬邑是侨置县,为北方屠各部族內迁定居地之一。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民族集聚地强力推行郡县制度,旬邑此时属豳州(今彬县),这一时期有先后侨置了襄乐、高望、独乐、阳周、肤施五县。此五县均为秦汉时期设置,治所位于陕北和内蒙古河套地区,属上郡。民族政策的调整加速了豳州周围地区民族的大融合。499年北魏爆发了各民族大起义,北魏正光五年(524)年至普泰元年(531年),关陇起义波及豳州周边,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各个民族纷纷响应,其地几经反复易手,531年四月关陇起义失败。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出帝元修被权臣高欢所逼,投奔长安宇文泰,至此北魏结束,西魏北周历史揭开了序幕。西魏大统六年(540年)至大统十六年(550年),西魏侨置恒州(今环县)、燕州(今宁县)、云州(今镇原县)、朔州(今庆阳县)、蔚州(今庆阳市西锋区)、显州(今正宁罗川)六州于豳州,安置从东魏俘虏过来的六镇鲜卑军民。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升新平郡为南豳州(今彬县),同年三水县治移今旬邑县城关镇西北白马堡。废帝三年(554年)有改豳州为宁州(今宁县),南豳州为豳州(今彬县)。

旬邑文庙大成殿(明清)和泰塔(宋代)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这些举措深深影响了豳州地区民族结构和佛教石窟艺术。西魏恭帝四年(557)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旬邑石窟所处的三水河谷地带,正好是北魏、西魏豳州所属核心地带,北朝这一地区是少数民族集聚地,民族的融合促使了这一区域的部族开凿石窟造像艺术的发展。如黑牛窝石窟(有大统五年题记)、堡子湾石窟、蜈蚣洞石窟东区。隋唐时期,旬邑分别属豳州(今彬县)宁州(今甘肃宁县)邠州(今彬县)。唐广德元年763年)移治今县东北职田镇,元和四年809年)复移今县旧治。隋唐时期豳州地区石窟以豳州治所地(今彬县)和隋唐避暑离宫圣地麟游(隋仁寿宫、唐九成宫)展开,彬县大佛寺石窟、麟游慈善寺石窟等,旬邑隋唐时期石窟比较少,其规模也不是很大,如马家河石窟和蜈蚣洞石窟西区。宋、金时期县置沿用唐制,这一时期旬邑石窟迎来了二次大规模开凿,以开凿崖居居多,这也许和宋金频发的战事有关。官家洞、赵家洞、马家河石窟和蜈蚣洞东区。据康熙、乾隆《三水县志》有宋、金人避兵于此的记载。蜈蚣洞石窟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修悟空洞碑记》载“邑之東川,迤逦蜒蜿率皆,崖峭壁,前人鑿石深**爲辟地地隩,區然间,多浮屠氏*,或亦治平(宋仁宗1064-1067)时,土人改爲祈福地舆,至五十里悟空洞寺则不然。”明清时期主要是大规模重修和改造前朝石窟。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黑牛窝石窟(西魏大统五年(539年)-清)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堡子湾石窟(北朝)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马家河石窟(唐-清)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柏岭寺千佛崖石窟(时代不详唐?-清)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寺沟石窟(洞窟开凿时代不详,遗存壁画造像残迹为明清时期)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蜈蚣洞石窟东区(悟空洞)(北朝-清代)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蜈蚣洞石窟北区(悟空洞)(唐、宋)

旬邑县沿三水河峡谷地带至马栏村,峡谷两岸丹霞崖壁上分布的大大小小的石窟群有二十余座。从实地考察分析,这些石窟在功能上分为两种用途,一种是古崖居,如留石石窟群、赵家洞石窟、官家洞石窟群、姚家洞石窟、麻村石窟等。一种是佛寺石窟,寺沟佛窟、柏林寺石窟、蜈蚣洞石窟群、堡子湾石窟、黑牛窝石窟、马家河石窟等。这些石窟的开凿无论从最初的开凿功能上看,随着朝代的更迭,最终都成为了百姓们避难之所。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这些古崖居具体开凿年代无法确定,就起开凿规模看不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就起功能而言,这些古崖居为古人为避祸乱,凿室于悬崖峭壁之上,历代相继开凿,形成如今规模。据《三水县志》载:“绵亘数里,栈道连云,石梯落霞,网户万启”。清人周崇雅曾游此地吟诗《洞千正阁》,诗云“岭楼依壁下无地,云阁飞空上有天”,极赞其宏伟奇特。民国初年,清末翰林萧莜梅返乡曾隐居在官家洞石窟。在赵家洞旧址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由此可推断,该洞当创建南宋之前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留石石窟(《三水县志》载:宋-清)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赵家洞石窟(《三水县志》载:唐-清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官家洞石窟(《三水县志》载:宋-清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姚家洞石窟(开凿时间不详)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蜈蚣洞石窟南区(悟空洞)(开凿时代不详)
石窟之旅-陕西泾河流域旬邑石窟群总述
       麻村石窟(开凿时代不详)
   旬邑三水河谷的石窟远远不是我所看到的这些,在这些丹霞山体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石窟,这是古人留给现代旬邑人的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的去精心呵护、保护、合理的开发他们,不至于让这些文化的符号消失在我们的手中。
  1989年旬邑县李凇沿三水河谷对两岸石窟进行了考察,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报告基本上完整,分析比较透彻,但还是遗漏了部分石窟。在此应该感谢李凇对旬邑石窟群的调查,也帮助了后续爱好石窟考察的人们去探索和新的发现。我也是其中之一文中资料来源于前辈们的考察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