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2017-04-06 07:40:22)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迹寻游之甘、陕、宁、青
    南峰魁星卯的城隍庙和牛王马祖庙全砖砌成,硬山顶,内砖砌券形拱顶,四角翘起,上铺瓦栊,上有脊兽。内彩塑造像,绘制壁画。尤其是城隍庙顶的砖雕“子牙”亭,在全国非常少有的,文物价值连城。
城隍庙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朱元璋说"联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有据现存东老爷山的清道光二十年《无量祖师庙记》碑文称:“兴隆山者,盖延庆重镇也。”所谓重镇,即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活动中心。这说明东老爷山是一个相当于县级的重镇,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城隍庙与牛马王庙距离10米,为纯砖发券成四角攒尖的单间建筑,攒顶为两层塔式楼阁天宫,天宫两层均为八角形,每面开圆拱门或金钱圆形窗,顶部有莲座和宝珠。四檐均以五层叠涩砖件和仿木椽、飞龙条砖砌成,叠涩砖下为雕花条砖砌成,叠涩砖组成檐枋,四角出角昂和云形耍头。坐北面南,面墙开圆拱顶门,门两侧砖刻对联:“举念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存志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砖雕“子牙”亭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牛王马祖庙
 纯砖发券相砌的歇山顶单间建筑,出檐是以多层叠涩成形,再施以仿木椽头和飞头砖件,前檐下有砖雕装饰,面墙正中开券形门。屋顶也是灰色板瓦、简瓦覆顶,正脊为堆花脊,正吻、垂兽和戗兽均为龙形。殿内绘制有壁画。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钟鼓闻三省的道教名山--环县东老爷山(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