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2017-03-14 15:32:58)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迹寻游之甘、陕、宁、青
   药王山(国1 

 建筑年代:建筑金、元、明、清、民国   石刻:北朝-民国
   唐时称磐玉山,宋以后称五台山。由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峰联聚而成, 峰顶平地如台, 亦称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药王山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建有佛教寺院,唐代宝云寺、昭阳庵,均在今齐天台及升仙台附近。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邀“称疾还山”,即隐栖于齐天台宝云寺中,后经武宗灭佛及五代之乱,寺院荒毁,佛教中落。北宋时道教中兴,于宝云寺故址创建崇福观,从此奠定道教在药王山的绝对优势。宋仁宗嘉四年(1059年),邑人万侯景于南庵创建孙真人祠,名曰“新堂”。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救赐孙思邀为妙应真人。知州王允中命华原县令张鲂重修庙宇,此后,金改静明观,元改静明宫,道教诸神殿宇渐次增多,香火日益隆盛。显化台(北洞)最早的寺庙,除石佛窟外仅有一石洞(即今太玄洞)。金大定十七年(ll77年)创建览胜亭于洞前。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庙洞。嘉靖十六年(1537年),修筑通往太玄洞的石瞪。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建孙真人祀殿。从此,纪念孙思邀的二月二庙会中心,便由南庵(升仙台)转向北洞(显化台)。此后,修建重点也移向北洞,药王大殿更加宏丽,其他庙宇鳞次栉比,金碧辉煌。药王山现存金、元、明、清、民国建筑165余间,明清石枋12座,历代名碑等130多块,其中见诸各家金石著录的近30块。有著名的《张僧妙法师碑》(碑即《宋徽宗题椿慧龙章云篆诗碑》北宋)。保留有北魏至唐代各类造像碑石100余通,有被称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公元424年);有被誉为“三绝”的<</SPAN>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还有许多反映宗教音乐、经变,以及其他内容的碑石。药王山北周至清代摩岩石刻造像45尊,造像形象生动,雕刻细腻,线条流畅,肌肉感强,表情和悦可亲。摩崖题刻20余处,及石狮、石虎等石刻文物,为药王山的建设沿革提珙了历史佐证。1961年药王山石刻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隋至明。从目前收藏来看时代应该为北朝至民国。2006年国务院公布药王山庙合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云掩五台木枋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造。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洞天福地坊,万历十七年(1589)立。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物外高风坊,明嘉靖二十年(1541)知州杨煦题。联曰:“仁昭今古傍泉石;药有君臣医膏肓”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万世圣医坊,清顺治十八年(1661)立。联曰:“春回半粒起疲癃残疾芸生广被;书著千金历唐宋元明万代流传”。背额“佑我仲生”。联曰:“五点云峰跨茑岛;一湾龙洞胜丹丘”。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祷嗣神应坊,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三原信士黄子玉立。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明代药王殿医方亭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药王山北洞造像碑碑林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药王山北洞摩岩造像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医宗圣地之铜川药王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