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2016-11-30 08:19:49)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迹寻游之晋、冀、豫、鲁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晋祠创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汉文化特色。周柏唐槐、 难老泉、宋代彩塑(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公布晋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罕见精品。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水镜台
    水镜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台上西部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水镜”二字,取于《前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为忠奸是非,在清水明镜中昭然若揭,显现原形,故曰“水镜”。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金人台

 金人台又称莲花台,位于晋祠中轴线会仙桥正西。台呈正方形,四周砌栏板。台中心,是琉璃制成的小阁,高达丈许,为明代遗物。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东北隅的金人明代之前已毁,明弘治十一年(公元 1498年)补铸,又毁,如今所见为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补铸。铁人胸脯和腿部铸有铭文。据说,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走到汾河边想过河。见一条小船,铁人要求船家带他渡河,船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现在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对越坊

  对越坊在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建于明代万历四年,不仅造型优美,结构壮丽。在中国古代,坊的作用是旧时用来宣传封建礼教所谓“忠义节孝”的,俗称牌楼。在晋祠三块匾中,从字面意思看,“对越”匾给人的感觉最是难以明了。此匾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如游龙。相传,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百医无效,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着“添砖加瓦”,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缺少牌坊,所以便选择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对越”语出《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一句。“对”,意为报答;“越”,意为宣扬。“对越”即“报答宣扬祖先恩德”,此处应是一语双关,既指报答宣扬母德高尚,也指圣母邑姜功德无量。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献殿

  晋祠圣母殿的献殿,位于 对越坊后。建于金大定八年(1068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殿中前后设门,余筑坚厚槛墙,上安叉子,状如凉亭,格外通透宽敞。在圣母殿与献殿的鱼沼泉上架十字形飞梁,既有四通功用。圣母殿前廊木雕盘龙倒影于池沼碧水之中。献殿是举行献礼、陈设祭品的所在,为开敞或半开敞的空间,有较好的通透性。游人太多没办法拍照实属遗憾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太原晋祠(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