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2016-12-26 08:00:05)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墓寻踪
    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武则天之母杨氏死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九月,年92岁。初赠晋国夫人,以王妃礼埋葬于咸阳洪渎塬上,称杨氏墓,墓园及石刻一如旧制。其后,为了政治需要,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距登上帝位仅咫尺之遥,为抬高身价,追尊其父为“忠孝太皇”,母杨氏也被尊为“忠孝太后”,杨氏墓改称“顺义陵”。武则天正式称帝后,为了和自己的地位相称,于天圣二年(691年)追尊杨氏为“孝明高皇后”,改其陵为“顺陵”。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顺陵的平面布局,按照建造的先后顺序,从里向外形成了三重布局。陵园中心的封土为第一重,以封土周围的陵墙形成的内城为第二重,以4对石狮象征的四门形成的外城为第三重。三重建筑的布局,其中轴线不相重合,这也从建筑学上验证了这三重建筑不是同时修建的,因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是讲究对称布局的,很难想象一次建成的顺陵会有三条不同的中轴线,而石刻的体量、造型、雕刻技法等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南门高大的乳阙和司马道,标志着陵园的最南端。顺陵以1对独角兽、1对石走狮连线中点建立司马道轴线,因为独角兽与石走狮、乳阙以及北门外的石蹲狮、石马都是同时期的石刻,这条轴线向北延伸,必然贯通整个陵园的南北。外城以四对石狮象征大门,以一对乳阙为神道南端的标志,以分布匀称的大型石刻为主要内容,形成规模宏大的分布格局。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顺陵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陵园之一,最引入注目的,是其地面遗存的丰富精美的石刻群。顺陵石刻形体高大,姿态生动,异常雄健,制作精美,可谓唐陵石刻之冠。园内现存石刻34件,多数列置陵前。内城南门内现存石人13尊,石羊3件;内城南门外现存走狮、天禄各一对。外城东、西、北三门各有蹲狮一对,北门外原有石马三对,现已残缺。石刻均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形象逼真,姿态生动。石座的四周有线雕花纹,以陵前的天禄和走狮尤为精湛,造型雄伟,体积世巨大,均为一整块石头雕刻,雕工细腻,厚朴雄健,为稀有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誉为唐陵石刻之冠。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西侧华表已损毁无存,现仅存东侧华表。东侧华表最上的是宝珠由仰莲盆,覆莲置于八棱面台盘上,台盘中部凿有圆形榫槽,原置于柱身之上,顺陵华表柱顶是目前发现保护最完好的一件华表柱顶。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天禄为瑞兽,其形状头似鹿,一名“天鹿”。又因头长一角,俗称“独角兽”。顺陵的两只天禄石刻为圆雕。体积之大,腹下可容纳几个人。形体高大,结构夸张,对于头部和双翅的雕刻更加精致,鹿的个性和神情得以充分显示出来。双翅刻成卷云纹浮雕,华美而充满生气。天禄形体与底座连接在一起,制作时必须选择超过整体体积的一块巨石,充分显示出唐代雕刻家的创作气魄和雕造技艺。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顺陵第三重外城南门。外城的存在,是以陵园外侧的4对石狮象征性地体现出来的,因为石狮一般位于大门之外,所以4对石狮应位于4个大门之外,但顺陵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4个大门,甚至连围墙也不存在,所以外城的存在仅是象征性的。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顺陵第三重外城南门走狮,走狮为圆雕。雄、雌各一,两狮相距20米,均呈走动的姿态,在造型方面作了艺术的适度夸张,突出地表现了狮子雄健的特点。由于石狮本身刻工圆润,加之千余年来的风雨冲刷,日晒风化,使得石狮更加滚圆壮观,不落俗套,仿佛充满旺盛的生命力。顺陵走狮雄狮最为雄伟,重40余吨。体态高大,造型凶猛,四爪强劲有力,似在阔步缓行,阔口半开使人如闻狮子震撼山林慑服百兽的吼声。特别是高高突起的腱肚胸肌和向前迈步的腿足部分,比例匀称,富有质感,是唐代诸陵中现存形体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石刻之一。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第二重内城。内城主要是以陵墙形成的一个封闭性的空间,陵墙上的建筑设施还有4个角阙以及南门门址两侧的两个门阙。此外,还包括南门内侧的8对石人。顺陵以内城南门及8对石人建立内城南北轴线,此为顺陵第二次营建的产物。此时顺陵已“号墓为陵”,墓主身份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与墓主的身份、陵墓的称谓相符合,建立内城陵墙,建造司马道,雕刻新的石刻也就必不可少。陵墙的建造,使陵园的规模有所扩大,在空间上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整体。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内城南阙门内两侧石人十二尊,三人无头残缺,其余九人完整。像与座为整块石雕刻而成,嵌于石槽座中。十二尊石人面容各不相同,头戴小冠,冠前低后高,发际线明显,后发线呈“人”字型,面部方圆,耳贴颊部,个别弯眉,杏仁眼,鼻上须上翅,有的下须浓厚,有的无下须短脖。上着拖地裙,露足履,有的足履残。手柱剑于胸前,左手外,右手内。剑有鞘为四竹节形,剑穗两条。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墓前有石刻10尊,石虎4对,石羊4对,石人2对,其中墓前东侧石人为复制品。墓前西侧石人,像与座连为一体,放于石底上。估计与石底座有铆榫相连,石座半埋于地下。石人头戴小冠,冠残,前发际明显,弯眉,蹙眉,瞪眼,上须上翅,下须浓厚,面部肌肉感强。上着交领褒衣,腰系宽带,双袖垂于膝下,各有拆皱五条,下着拖地裙,背部平直,履残,双扶剑柄,右手上,左手下,剑鞘为五竹节形。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顺陵石虎位于杨氏墓道两侧,现存四只老虎,分别列置在墓道两侧,西侧石虎面东尾西,东侧石虎面西尾东,2006年考古发掘所得,经修复后列置。顺陵石虎雕刻界于虎·狮之间,明显是建墓时所列置,具有前唐时期的风格。前腿直立,后腿弯曲,北边石虎左前腿有残损,石座埋入地下。石虎雕刻生动,气魄雄伟,继承了南朝的石刻传统,但造型更为逼真,风格更接近于现实主义。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石羊位于内城杨氏墓墓前两侧,现存四只。东侧南侧石羊,头西尾东。北侧石羊为复制品。西侧二只羊,头东尾西。三只石羊四肢曲,蹲于石座上,像与座为整块石雕刻而成,石底座埋于地下。三只石羊头略上昂,羊角为绵羊角,从上向内盘卷。鼓眼,小鼻孔,闭嘴。体粗壮浑圆,小尾,前蹄跪,后蹄曲。这种绵羊非常凶猛,但对主人忠实温顺,置于墓前镇墓避邪,守护墓冢。它的艺术价值不如外城石刻。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古墓寻踪之唐顺陵

   内城东、西、北门的座狮和北门的仗马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勘察,实数遗憾之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