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2016-11-23 16:46:06)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山西石窟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精湛。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近期天龙山石窟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保护性维修,石窟封闭维修,仅开放9号窟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的最早开凿者是大丞相高欢,即东峰的第2、3号窟;其子高洋开凿3窟,即东峰的1号窟和西峰的第10、16号窟;北齐至隋之间开凿了东峰第11号窟;隋炀帝为晋王时开凿东峰第8号窟;余为唐代开凿18个窟。共跨越4个朝代,历时400多年,反映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却又有着一线相连的传统关系。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如隋代的第8窟是一个中央有方形塔柱的制底窟,窟壁和塔柱四面各开龛设像,结构复杂却处理得十分贴切,双钩衣纹简洁平稳,有独到之处。如北齐的第1、10、16号窟,窟前增加了仿木结构的前廊,廊雕二柱,柱头承普柏枝,枋上有一斗三升斗拱,补间则施人字形叉手,是现存北齐的唯一建筑实例,有重大的科研价值。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西峰的第9窟是晚唐罕见的精
品。峰顶有高755厘米的弥勒坐像,姿态端庄的华丽形象中略具朴素、温暖的感觉,衣纹处理虚实结合、聚散合理,使在严的佛像增加了活泼的气氛。下部又以高500厘米的十一面观音为主尊,文殊、普贤菩萨为胁侍的三大士像,用男体女态的方式处理,极妙地表现出肉体、纱衣、饰物三者之间穿插迂回的雕塑功力。后壁又用倚坐弥勒、坐佛和许多化佛坐在莲座上的淡浮雕构成一组反映弥勒净土世界的背衬。崖壁间又附若干龛窟,宽猛相济,繁简结合,寓意十分深刻。三尊菩萨的头和弥勒坐像的眼睛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日本人盗凿,现在看到的是八十年代根据早年间的照片重新补雕的。为保护这组石窟,重建仿明楼阁三层,下承汉白玉台阶步步登高,间内置木梯直到弥勒佛顶部。沿用旧名,曰“漫山阁”。“高阁停云”是天龙山八景之一。天龙山石窟还有北坡史家峪福慧寺的三个唐窟,南坡柳子沟滩地悬崖上有五代至元、明时期的五个窟(其中三个窟无佛像),这样,天龙山石窟应该是33个窟,其中有佛像的是30个窟,而不仅仅是25个窟,只是由于南北两处路线不顺,崖壁险要,又是较晚的作品,故鲜为人知。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圣寿寺位于太原天龙山半山腰,古名天龙寺,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由孝昭帝高演创建。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清代更名圣寿寺。寺院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圣寿寺除山门幸存的两身唐代力士残像外,原建筑在解放战争前夕被阎锡山驻军拆除并放火烧毁,荡然无存。现在的大雄宝殿是圣寿寺内的主殿,由明代崇福寺大殿整体搬迁而来,大殿内供明彩塑代释迦牟尼的三身造像,即中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佛,称卢舍那佛;右为应身怫,是释迦牟尼佛。大雄宝殿顶部保存有精美彩绘图案,内容包含祥云、神兽等,色彩艳丽,绘图精美。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蟠龙松”是圣寿寺山门前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其主干呈螺旋状盘旋而上,枝桠在离地面约2.5米~3米间,盘根错节地绞结着,呈辐射状,形如华盖,状似蟠龙,故而得名。 明人《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天龙山上,还有遍山松柏,尤以盘龙古松龙游神盘,纵横缠绕,为天龙山上又一奇观。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石窟之旅--汾河流域太原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她灾难最深重的时期。1918年日本人关野贞调查了天龙山石窟并在日报《国华》杂志发表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正是这个报告吸引力瑞典的喜龙仁、法国的西林、日本的常盘大定、田中俊逸和山中定次郎纷纷前来调查。1923年至1924年仅仅一年时间,历经东魏至晚唐历时500年经营的石窟宝藏,25个石窟近200处造像被盗凿一空,包括了几乎所有石窟造像佛头、菩萨头,所有石窟的藻井和浮雕。破坏之惨重令人难以置信,致使现在的天龙山石窟除了自然分化严重的残像外,就是遍布洞窟四壁上的累累凿痕。最初这些珍贵的石刻珍品大都运往了日本,后来许多又被转卖到了欧美等国,现在分布在欧美日等国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后来,冯玉祥将军面对天龙山石窟的破败毁损,一方面出资修建了晋祠通往天龙山的道路,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保护文物,将参与盗凿石窟的天龙寺住持静亮和尚判处死刑。山中商会,一个被诅咒的名字,正是这个商会在中国盗窃了中国无数文物。了解了这段历史再去看天龙山石窟,心情非常的发杂,有痛惜,有悲哀,也有许多的感慨。93年了,这些佛首魂归何处?何日才能回到她的故乡?
    天龙山的浩劫不仅仅是日本人的盗凿, 解放前夕,驻扎咋天龙山阎锡山的复仇队大队长李诚德,拆毁了天龙山的千年古寺寿圣寺大殿,其余建筑更是放了一把大火,烧毁了这座千年古寺,寺内保存的珍贵经卷和建筑无一幸存,山门中的两身唐代彩塑力士像在大火中幸存了下来,已是残缺不全。1966年一群革命小将们更是提着钢钎、铁锤等工具,抱着炸药气势汹汹的来到天龙山,要破四旧,更是要捣毁这旧世界。最终在当地老百姓、工人们和有识之士的对峙中败下阵来,灰溜溜的滚下了山,天龙山又一次幸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