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1974112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龙城的一颗璀璨明珠--窦大夫祠
(2016-11-18 08:45:50)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迹寻游之晋、冀、豫、鲁
太原
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是祀奉春秋时
晋国
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
窦大夫,名犨(chōu),字鸣犊,大夫只是他的官职或爵位。于公元前499年(晋定公十三年)被晋国国卿赵简子(赵鞅)所杀。窦犨的封地在今天太原市古城村,曾在阳曲县的黄寨一带有过开渠利民的德政,被杀之后人们修祠立碑来纪念他。
宋代元丰八年(1085)神宗封之为英济侯.故祠庙又名英济祠。
窦祠的创建年代不详,
但
唐代
李频《游烈石》词中"驻马看窦犨像"之句,证明
唐代
此祠已存。
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
汾河
大涨,祠院被淹,遂北移重建。此后"邦人祈求,屡获感应。"因此,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宋徽宗追封窦华为英济侯,"英济之名,盖取生而英灵死而济物故也"故窦祠也叫英济祠。窦祠重建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要建筑正殿、献亭、山门殿都是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重建。窦大夫祠有50多间殿堂。其中琉璃团龙山门、方形藻井式献亭、五间悬山式正殿都是元代遗物,部分保留宋金风格。殿内供大夫像,美髯长须,风度翩翩。其余殿堂为明、清、民国建筑。
山
门
献亭,占地130多平方米,4根大柱直径达0.8米,将亭顶稳稳撑起。
外施双昂斗拱,
献亭造型雄伟,飞檐翘角,宛如大鹏展翅,令人赞叹的是它的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而且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
藻井的最上层为圆形,下面则为方形,代表天圆地方,中间为楼阁,代表人间的烟火,所以这个藻井可谓是天地人合一,
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献亭是陈设祭品的享堂,
后檐柱用大殿明间廊柱代替,与供奉窦大夫像的正殿连成一体,
这在别的祠堂还不多见。
大殿明三暗五,
悬山顶,
宽20多米,高约15米,内供窦大夫坐像一尊,两旁显得空阔,据说是为龙王留设的祭台,百姓在祈雨时要把龙王请人大殿祭拜。大殿前廊
存有辟绳极元碑1通、明碑3通、清碑15通。
在窦大夫像左侧有一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枯干,锃明瓦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树干,以求抹去百病,日久天长,梧桐便被摸得光亮照人。这也是窦祠八景之一,称为"神龛梧桐"。
祠左有明代的保宁寺和近代的赵戴文公馆。
保宁寺是一组明代的建筑,遗存有正殿和东西配殿。殿内有三尊明代彩塑,栩栩如生,分别为关公、周仓和关平。正殿中的关公像与别处截然不同。
姿势:平常所见的关公都是手持大刀的站姿或者是捧书夜读春秋的姿势,而这尊关公像采用的是坐姿。
面色:其它地方所见的关公都是红脸关公或者是金脸,而这尊关公像为绛红色。
胡须:关公有一个雅号称为美髯公,指他的胡须是连鬓为一个整体的,而这尊塑像为三段胡。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宏大的石结构金代建筑--清徐香岩寺无梁殿
后一篇:
古塔魅影之山西太原阿育王塔(惠明寺舍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