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晓华
刘晓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200
  • 关注人气:4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2016-09-06 10:50:37)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迹寻游之甘、陕、宁、青

 

丝绸之路的支线,自长安北上,过泾阳、淳化、旬邑、彬县,经甘肃庆阳宁县,进入西峰董志塬,直走西北方向,过肖金镇,彭阳乡、镇原县、开边乡,经宁夏城阳乡、彭阳县古城镇、青石嘴、到高平(宁夏固原)就能抵达武威。东汉史学家班彪为躲避关中战乱,自长安出发往投姑藏(武威);唐代安史之乱时,唐肃宗穿越董志塬这条古道于公元756年和757年在这条古道边的彭原古城两次驻跸达数月之久,后抵达灵州宁夏灵武)即位,然后号令天下,收复大唐江山 唐代诗人杨夔的宁州道中》诗中写道“城枕萧关路,胡兵日夕临。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春老雪犹重,沙寒草不深如何驱匹马,向此独闲吟说明这条古道在唐代叫萧关路。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从庆阳市北石窟寺往西南方1.5公里蒲河东岸鹿山脚下,有一条从北石窟寺到董志塬山顶延伸的保存最长、最完好的一段丝绸古道,当地人叫石道坡石道坡古道,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古茹河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条古道遗址周围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既有史前文明的文化遗存,也有汉、魏、北周、唐、宋、元、明时期文化遗存,也验证了这条古道曾经的繁华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古道边的山崖上残留的桩空和石崖之上的唐代石窟,说明此地原有建筑,是寺庙遗址还是驿站遗址不得而知,只有等待考古发掘后才有定论,从地面残留建筑材料看为唐代建筑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石道开凿在红色的砂石崖上,长度323米,宽度最窄处约有1.5米,靠近崖边凿留有低矮的护墙,落差有十公分。石道中间部位有独轮车辙碾过留下数十公分深壕。由于石道""""字形,在上山的第一个弯道,也许拐弯需更大的拉力与推力作用,两条更深的弧形车辙,称为"历史的转折点"。此弯过后,通过一段石板路,顺着山坡往上走,已看不出路了。再转个弯,一条沟壑的胡同路呈现在眼前,非常壮观。置身其中,有点挟裹的感觉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石道在接近河谷的地方被拦腰挖断,高约两米有余,据分析在北宋时为防西夏的骑兵由此道突袭中原而特意斩断。经古道过河向西行5公里便是汉代彭阳县(今镇原县彭阳乡),今有古城遗址遗存,这里曾出土带有彭阳铭文的汉代铜鼎。从彭阳古城沿茹河到宁夏彭阳县城这条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及中原王朝进行抵抗的军事要道。从镇原彭阳出发,沿茹河川向西经镇原县城,过开边,入宁夏境,再经城阳乡,全长约100公里即可到如今茹河上游的彭阳县城。文帝十四年冬的匈奴入侵,走的是这条道路。而后汉灵帝时,“段颍讨叛羌由彭阳直指高平”(高平即宁夏固原,宁夏彭阳原属固原),也选择了这条通道。史书中还记载了西夏李元昊从彭阳城入寇,宋将景泰遇敌彭阳西,依山为阵,大败元昊的经过。李元昊这次入侵,也是途经彭阳城至镇原彭阳一线。所以斩断古道防止西夏骑兵的突袭也是有可能的。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虽然此道年久失修,废弃不用。但站在黄土山坡顶远眺河口,面对着脚下缓缓流淌的蒲河,眼前浮想起往日车马暄器,独轮车夫行走此道的艰辛。也叹时光朝代的飞逝与更迭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公元25东汉史学家班彪为躲避关中战乱,自长安出发往投姑藏(武威),途经石道坡途中所见作北征赋:朝发韧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下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登赤须之长坂,入义渠之旧城……直安定以为期……过泥阳而太息兮,北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之彭阳兮……越安定以容与兮 记述其行程:长都(长安今西安)北上,经瓠谷(陕西泾阳县口镇附近,礼泉县北部)云门及云阳(陕西淳化西北)(陕西旬邑县北)邠(陕西彬县)、泥阳(庆阳宁县东南)义渠(庆阳西南宁县)安定甘肃泾川县)、彭阳镇原县彭阳乡有汉代古城遗址汉代属安定郡等地后至安定郡治高平(宁夏固)而后再前往姑藏(甘肃武班彪北征赋所记也是这条“萧关-河道”,。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北宋大将种师道政和六年1116在距离北石窟寺不远的今镇原新城筑寨----苇平城新城镇新城村新城城址。宋席苇平城、靖夏城防御西夏的侵袭。《宋史地理志》:“政和六年,赐泾原路席苇平新城曰靖夏”。《种师道行状》:“八年诏节制诸路兵往城席苇平”,《宋史本纪》:“政和八年(重和八年)筑靖夏城、制戎”。北石窟寺北魏165号窟窟门内北侧阴刻有“政和戊戌夏五月甲辰,大帅种公统五路兵出鄜延。郡倅钱坚迎竭境上,因率巡检祁谨权、邑淳于铎、县尉元沣、工曹范直、方同,过彭阳、石窟寺、回中,宋延年继至,相遇留连,抵暮而归。 种师道筑席苇平城的记载与北石窟165北宋政和戊戌年题记提及种师道统五路大军出延郡路过北石窟寺的史实综合考虑,也就明确经今北石窟寺、彭阳(镇原县太平镇彭阳村彭阳古城)到镇原县(宋原州治所),再上塬到新城的道路,在北宋、西夏泾原路一线争夺战中的重要军事防御作用,可见当时也是交通大道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以上所列文献分别说道西汉初、西汉末、北宋的茹河古道记载,均是途径北石窟寺所在的蒲河、茹河交汇处,无疑必经石道坡古道。

还有就是,北石窟寺的石道坡古道遗址崖壁上发现的元代至正七年李授进修缮道路摩崖石刻题记及元代罗中的刻题诗文“今往藏龙伏虎地,偶闻鹿鸣风临声”,虽短短14字,却包含了这里两河交汇之地鹿山、凤山、龙山三座山的地名罗中此人资料无从查找,但在元代回族著名诗人马祖常的诗中提到此人《明日罗中官园池次韵》,说明罗中在元代也是朝中官员,罗中和马祖常是同时代人,同朝为官。马祖常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至元惠宗至元四年(1338年)这一时期的人。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廿七社于****人李授进*****吉石道*****请***道士郭高二人**二钱三****石三斗大。元至正七年二月**修道**李授进****元圣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在两河交汇的西侧石咀处有个叫鸡头山关卡,原有地面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在十多米高的崖壁上,仅遗存控制吊桥的石窑,石窑有一个南北向的主洞和两个从主洞向东伸出的副洞,北副洞向崖壁钻通一个望孔,南副洞向崖壁钻通一个大孔作射箭孔,凿通两个朝地面倾斜的小孔做吊桥锁绳孔和起吊孔。南副洞墙壁发现刻有元代"贞祐七年十一月四日"明代"六年五月二十二日"题记等字形这些历史遗存都在提示我们,北石窟寺及附近石道坡古道等蒲河、茹河交汇区域地带,历史上是自秦汉以来,历经十六国、北朝、唐、宋、元、明、清以来迄今古往交通的重要节点,其交通史研究意义重大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丝绸之路之庆阳石道坡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