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洞石窟
位置:甘肃省庄浪县韩店乡黄草台村
年代:元、明
级别:无
三教洞石窟西距韩店乡政府所在地12.5公里,前为朱林寺河,距河床高度约500米。仅有洞窟一座,为方形平顶窟,顶与四壁折角成弧形,进深3.4米,面阔2.85米,高2.50米。
正壁三尊石造像(应为三教主),其间又有小龛四个,内均有造像,中间二龛佛结跏趺坐,左右二龛造像均坐于莲台之上。
中间像(佛)发髻较高,面相浑圆,有胡须,着双领下垂袈裟,胸前露出僧祗支,衣纹阴刻疏朗,呈阶梯状,右手抚于胸前,已残,其印不详,左手置于腿上,手心向上。结跏趺坐于长方形坛上。像高1.05米。
左像(孔子)发髻较高,络腮胡须,造型与中间佛像同,高1米。 右像(老子)发髻较高,面相浑圆,着通肩袈裟,左手抚于胸前,右手置于腿上,两手均残,其印不详。像高0.95米。 长方形坛上有盘龙石雕,岩石风化、剥落严重,仅可见龙鳞。

左壁均为依岩体雕造的造像,共三层。自上至下依次为:
一层共有造像九组,高低大小不等,造型各异,可辨有弟子、释迦、菩萨、弥勒等。像最低者17厘米,最高的37厘米,均坐于莲台之上。中间有两方发愿文,剥落,内容不清。
二层右侧依岩体雕造房屋造型,内有一像,高0.9米(可能是孔子),左上角雕一尊骑牛者,可能为老子为造像。左侧有四尊造像,为四大弟子,其中第2、3像之间有一小块发愿文“……信土焦……”。
左侧为一方形龛,龛楣上有飞天,龛内一菩萨,高68厘米,头戴宝冠,面相长圆,清瘦,斜依龛柱,左腿舒展,右腿曲肢,双手置于其上。飘带自腋下至小臂下垂,造型十分生动·。龛下为三个小力土,均双手用力托龛。龛左有一方发愿文,已剥落不清。
三层右侧为一拱形浅龛,龛内一佛,高46厘米,结跏趺坐,风化严重。右侧有两尊造像,一高一低,高者90厘米,头已残,戴项饰,躯体风化严重,系腰带,低者面朝南,左手高举。
右壁分左、中、右三组。
左组上层有一造像,高90厘米,倚坐,发髻较高,面相浑圆,戴项饰,双手举于胸前。其右有一观音立像,头上有化佛,旁有一方发愿文,剥落不清。下层两列造像,共十身,均倚坐,残毁严重。
中组上部为一长方形龛,龛内上部一卧佛,长93厘米,为释迦牟尼涅盘像,腿部有六个弟子,肩部有一个。其下有三尊立像,头、面均残,像高68—70厘米。
下部有两尊造像,一尊较高,双手执笏板,似为朝官形象,其右一尊较低,残损严重。
右组上层有三尊立像,两尊头残,完整者55厘米。下层为一方发愿文,剥落严重,内容不清。两边为文臣武将,浮雕佛本生故事“航渡”及“涅盘”图,有明嘉靖二年发愿文两处。
窟顶造有藻井,年代久远已分化,仅留残迹。
三教洞石窟是宋元以来三教合流局面在这一地区的集中体现。三教洞石窟造像有元代风格,为云崖寺石窟群中保存较好的洞窟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