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南
年代:北朝、宋、明
级别: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人崖
。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曰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

仙人崖的寺宇在宋代名叫华严寺,到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华严寺改名灵应寺,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庙宇,划拨给韩开府(明韩王朱松的府第),变成了韩开府朱家私人家庙了。故一般人把仙人崖和灵应寺往往互称。 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

仙人崖翠峰林立,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下,融汇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现为一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间,及北魏、宋、明清各代塑像197尊,壁画83平方米,永乐年间的珍贵铜佛像5尊。

仙人崖地势险要,以石岩洞、献珠峰、南天门、宝盖山、千佛崖最为典型,奇山、秀水、绿树、野花相映,涉足其间,确有身临仙境之感。
南崖

也叫千佛崖,因在高约7.5米,宽约23.1米的天然崖面雕凿贤劫千佛而得名。





“仙人送灯”为秦州十景之一。古时,南崖脚下,依崖修建了燃灯阁,是仙人崖的主建筑之一。每当夏秋深夜,天然磷光与阁中的油灯和烛光浮动辉映,人传是神仙携灯往来,故有“仙人送灯”之说。燃灯阁虽于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但仍残存北魏晚期塑像。




卧佛洞,位于南崖上部偏东位置,石窟开凿于北魏,重建与明代,窟内正中塑有卧佛一尊,身后塑有十大弟子,弟子身后正中塑有座佛一尊。



南崖崖顶建有清代玉皇殿, 为前柱人字坡硬山顶式建筑,殿内塑玉皇大帝、供养童子和四大班神七尊像,走廊两壁汇有壁画。

东崖

东崖有罗汉堂一幢,为明代歇山顶殿堂式结构建筑,殿内有塑像25尊,正中是释迦摩尼,左侧围文殊菩萨,右侧围普贤菩萨,基台前有供养菩萨两尊,两侧为十八罗汉,堂前为韦驮菩萨,迎门为文昌塑像。




东崖石岩洞为明末肃王朱炽宏(韩王朱松第十五代世孙,世袭与肃王)、大剑侠汪士墉、大书法家王了望隐居论道之处。 崖阁式洞窟,利用崖面凹陷部位悬空开凿而成,从东向西以此开凿有石莲洞、三佛洞、罗伽洞,洞内塑有披发仙人、三世佛、明朱元璋子嗣和大书法家王了望塑像。








西崖
仙人崖三崖中,以西崖面积和佛殿数量为最,14座殿宇内有唐、宋、明、清各代佛像100多尊,艺术价值极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