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陕西省麟游县城东4公里御家河村西侧漆水河南岸
年代:隋、唐
级别: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慈善寺石窟是隋唐时为皇帝到麟游避暑做佛事而建,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山崖上,西崖三大窟,南崖窟龛较多,共12个洞窟、6座佛龛、47尊造像。做工精美,佛像栩栩如生,唯一遗憾的是被盗墓者偷去几尊。

慈善寺石窟总面积不大,只有两座庙,但特别可贵的是,这尊大佛因未经后代装修,仍保持了初盛唐时代原有雕刻特点,无不反映了初盛唐雕刻造像的雄浑而又精美细致的高超手法,并且成为唐代雕像在刀法上的一种典范。



据《麟游县志》载,开凿于唐永徽四年(653)。石窟包括北、西两座洞窟及附近崖面佛龛。西窟约高5.6米,深2.56米,窟顶较平,造立佛一尊,高4.5米。北壁有尖拱形的佛龛一座,内雕一佛二菩萨,西边雕胁侍。佛、菩萨均头戴宝冠,上身赤裸,佩戴璎珞、臂钏和锦带,下身系裙,轻柔飘洒。南壁有小龛一座,内雕一佛二弟子。










北窟深6米,窟顶呈孤形,造佛像三尊,洞壁上雕佛龛两座,南龛内雕立佛一尊,北龛无佛像。








附近崖面雕佛龛五座,呈平面方形,每边只有1米余,龛内各雕造像一至五尊不等。

刻有题记的佛龛。




慈善寺石窟所雕佛像,头部稍大,肌肤丰满,神态完美,裙带衣纹流畅,刀法简练有力。根据其造型、衣纹、装饰看,与麟游县城西南百尺崖摩崖造像基本一致,属唐代初期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