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浪费了奥运门票
(2008-08-13 17:58:50)
针对开赛以来某些项目上座率不高的问题,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日前在主新闻中心的例行记者会上说,希望大家尊重自己观看比赛的权利。他表示北京奥组委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一“挑战”。
赛前一票难求,赛场却有空座,相信这样的怪象谁也不愿意看见,可还是出现了。赛场出现空座,不仅是在浪费奥运门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参赛运动员的情绪,当电视把空座的画面传向千家万户时,也可能影响到公众的观赛情绪——缺少现场气氛。因此,有必要及时合理的“消化”奥运赛场空座。
奥运赛场空座的原因很多,其中持票人不尊重自己观看比赛的权利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想及时“消化”奥运赛场空座,首先要做好持票人的思想动员工作。一方面,可以针对门票的流向,比如赞助商,有针对性的劝说大家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观赛机会。北京奥运是经过100年期盼、数年努力才得来的机会,理应牢牢把握。虽然一些比赛是预赛,看点少,但参赛运动员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都会有精彩的表现,持票人不应该浪费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可能就因为一个精彩的瞬间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可动用媒介的力量劝说大家观看比赛。一个方法是,多从尊重权利的角度劝说。虽然持票人有现场观看比赛的权利,但如果不尊重这个权利,就等于间接剥夺了其他人现场观看比赛的权利,因为奥运门票数量极其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来现场观赛的机会。第二个方法是,媒体应该多宣传冷门赛事的看点,比如,让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感到非常意外”的沙滩排球预赛,媒体可以多用些笔墨,多宣传比赛亮点。总之,空座现象提示我们: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参赛项目。
其实,奥运赛场出现空座不可避免,据相关报道,雅典奥运会、汉城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都曾出现过赛场空座的现象。在雅典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官员担心电视画面中空荡荡的比赛场有损于奥运会的品牌形象,因此建议希腊奥组委效仿汉城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的做法,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免费门票(雅典奥委会的门票销售目标是500万张,到正式比赛时实际只售出290万张)。
显然,北京奥运比赛门票早已全部售完,不会像雅典奥运会那样让运动员在空空荡荡的体育馆中比赛,也没有可能损害奥运会的品牌形象。但有关方面也需要有相关预案,在及时劝说持票人尊重自己观看比赛权利的同时,有必要估算一些比赛的上座率,可考虑将赛场空座通过合理的方式,转让给那些对赛事有浓厚兴趣却缺少机会的人群,尤其是低收入人群。
众所周知,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能绵延千年,经久不衰,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平民色彩,能让更多的人充分享受到奥运,而赛场空座现象就与奥运精神有一定距离,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一些持票人深思。应该说,每一个赛场都是向世界展现国人奥运热情的舞台,运动员是主角,现场观众同样也是主角,主角怎能缺场?
王伟表示,作为惯例,每届奥运会都会给贵宾、赞助商和媒体预留预赛座位,赞助商可能会把门票送给朋友和一些重要的客户,他们可能对预赛没有那么大的兴趣。由此来看,一些奥运赛场上座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赞助商,如果赞助商珍惜自己持票的权利,不浪费门票,就不会出现空座现象。同时,那些浪费门票的贵宾、媒体也要反思自己。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