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香港特区如何纾解民困

(2008-07-29 17:27:30)
标签:

时政

观点

专栏

红包

财经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特首曾荫权将在立法会特首答问大会上宣布一系列抗通胀措施,纾解市民的通胀压力,涉及金额为110亿港元,具体有十项措施。(据《新快报》)
     通胀压力不仅存在于香港。7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在澳门向居民发红包,香港十项措施纾解民困的同时,内地城市的相关部门是否也要有相应考虑,或者做相关准备呢?
    比起澳门派发20亿元的红包,香港110亿港元的红包显得更大方。尤为重要的是,香港的红包派发方式很值得借鉴:既照顾到学童,又照顾到老龄;既关照到弱势群体,又关照到中产阶层;既豁免、宽减,又有援助措施……可谓考虑很周全,重点很突出——帮助弱势群体的意图非常明显。
     虽然,内地的城市在经济、人口等方面与香港存在差异,但在纾解民困这个基本问题上,决策者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因为这是决策者最基本的责任。然而,不得不承认,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内地很多城市的做法既无法与澳门相比,更无法与香港相比。
    对于通胀压力,宏观层面的调控非常频繁,运用各种手段应对物价过快上涨,的确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6月份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但同时也要承认,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依然处于高位,且生产价格涨幅扩大,最终会传导至消费价格。也就是说,通胀压力的形式还极其严峻。
     具体到社会保障,仅2007年下半年中央财政就下达补助资金将近20亿元,在8月、10月和11月份,连续三次提高城市居民低保补助水平。在地方上,有的提高低保补助水平,有的是发放“物价上涨补贴”,甚至将低保补贴与物价涨幅挂钩。甚者如广东东莞,直接向低收入户籍人员发放红包。
     这些努力看上去很及时也有效,然而,如果比较的话,就发现内地不仅与澳门做法存在差距,与香港比起来差距更大。比如,澳门的非永久居民就有一份3000元的红包,而内地惟一直接发红包的广东东莞,却只向户籍人员发放。比如,香港为公屋居民缴一个月租、多发放2个月高龄津贴、补贴每户电费3600元等,在内地的城市根本看不见这样的好事。
    仅香港“免收各项政府收费1年”这一做法,内地城市就很难做到。内地城市的做法是取消不合理收费,这意味着合理收费还是要收取的(合理收费也不低)。而香港则不同,“免收各项政府收费1年”意味着,一年内各种行政收费都由政府来埋单。
    据相关报道,澳门向居民发红包的钱,是澳门特区财政收入中的盈余,既是为了应对通胀压力,也是为了“社会分红”、“还富于民”。而内地一些城市的财政收入很多,却不见“社会分红”。笔者认为,香港政府明知道拿出110亿港元来纾解民困,可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增加、财政储备下降,也义无返顾的这么做,更值得赞许。显然,香港比其他城市更体贴民生。
    在笔者看来,香港纾解民困是一面镜子,无论是投入的资金数,还是具体的做法,都值得内地城市的决策者们反思自己:一方面,香港纾解民困的决心值得学习。如此大规模的纾解民困,在香港历史上恐怕是第一次。另一方面,具体措施周密而科学。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香港政府制定的十项惠民措施,不仅覆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帮助弱势群体的重点很突出。
    因而,笔者建议内地城市的决策者,多从民生、民困角度出发,尽最大可能的去纾解民困。或者说,有必要梳理自己过去的做法,看哪些方面遗漏了,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即便是说,由于经济、人口等因素无法完全照搬香港做法,也应该积极学习香港,做好下一步纾解民众通胀压力的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