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退烧地方监管者莫要“借光”

(2008-01-30 17:40:40)
标签:

观点

产经

房产

 

 

    广东省建设厅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的目的,也就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价,这种目的已经在广东有了初步的显现。相信发展会进一步健康,房价会进一步回到一个比较理性的价格。几天前,北京国土局负责人也称,今年房价涨幅受挫趋势还将扩大。
    每年的两会或临近两会,房价问题总是热点议题,然而,热议的结果房价几年来还是高奏凯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同于往年,观望、交易萎缩、甚至部分楼盘打折销售等现象纷纷呈现,这也使得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的官员成就感十足。笔者要问的是,楼市如今的退烧局面,有多少是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功劳?
    众所周知,高房价的转折点并不是各地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集中反应,而是去年9月底开始实施的一系列房贷新政发挥了作用。也就是说,楼市退烧的首要功臣是金融主管部门,而不是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而金融主管部门之所以推出对第二套房贷提高首付比例等举措,并不是出于为楼市退烧的目的,而是美国次贷风暴让金融主管部门有风险之忧,不得不为之。
    其次,楼市退烧药是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传递的货币紧缩信号。换句话说,楼市退烧是沾了中央抑制物价的光,而不是楼市针对性的政策发挥了多么大的效应。再说,楼市退烧也是楼市自我调节的结果,即价格过高让买房人望而生畏,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 当然,也不能就此认为地方行业监管部门毫无作为,至于作为有多大,地方行业监管者需要扪心自问。
    就拿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的核心政策“90平米70%”来说,建设部三令五申并寄予厚望,然而,国家发改委去年5月份的报告显示,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投资增幅微弱,仅占商品住宅投资的17.2%。这就是中央调控政策落实不力的一个缩影。一些地方政府表面上表示坚决拥护“90平米70%”政策,实际上,连落实细则至今都不出台,还谈什么拥护?
    再拿稳定房价来论。加大房屋供应与抑制需求显而易见是稳定房价必然的两种手段。但是,地方行业监管部门既没有按计划完成土地供应——有调查显示有的地方政府连续数年在土地供应问题上“说话不算数”,也缺少打击开发商囤地的有效措施——专业机构估测到2007年底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方米。供地任务不能完成,房屋供应自然不足,如此以来,如何来稳定房价?
    可能在地方行业监管者眼里,认为通过加大保障房供应可以稳定房价,然而,根据现在已公开的住房规划,很多城市的保障房所占比例仅在20%左右,这点可怜的供应量,尚且不能满足社会低收入者需要,如何去冲击商品房房价呢?
    笔者认为,地方行业监管者对现在楼市退烧所表现出的成就感有“借光”之嫌,借谁的光呢?既借中央紧缩货币政策的光,又借央行房贷新政的光。“借光”的目的何在呢?是给自己的政绩“涂脂抹粉”,是想给上面和下面一个交代。
    应该看到,由房贷新政引发的楼市退烧现象还很脆弱,因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依然存在,城市化带动的住房需求依然在增加。因此,调控楼市还需要其它作用力,比如说加大房屋供应、落实“90平米70%”政策等。否则,即使食品价格到时稳定了,房价也不一定会稳定。
    另外,“房价今年将回到理性价位”也是一句空话,因为理性价位的概念不清、标准没有,房价很可能在地方行业监管者眼里是理性价位,但在消费者眼里认为距离理性价位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