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之所以关注新一轮宏观调控继而形成观望,是寄希望于新政——让房价跌到自己能承受的程度。以我之愚见,新政肯定能抑制房价整体涨幅,并有可能使一部分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和一部分销售缓慢的楼盘忍痛降价。
在如何判断房价的涨跌问题上,目前似乎只有统计数据——平均房价来证明。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平均房价就像平均气温一样,因为区域差异楼盘差异,对单体购房者没有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官方、专家、媒体、开发商和购房人似乎很看重均价这个指标,我也就借这个糊涂数字谈谈新政后房屋均价的涨跌吧。
在6月26日出版的《每日经济新闻》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业季报》上说,2006年房价总体将稳中上涨,年均涨幅将在5%左右。如果把这个数字和2005年四季度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6.5%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2006年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将砍掉1.5%的房价涨幅。如果和上周二亚太地区最大的中资地产代理商——中原集团预测的未来两个月内平均降幅至少在10至15%做对比,房价将回落3.5%到8.5%。
同日,《每日经济新闻》在另一篇报道中透露,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由6月18日的10600元/平方米,下跌至6月22日的7000元/平方米左右,且跌势一直在延续。仅6月1日,来自上海房地产交易官方性质的网站——上海房产之窗消息称,上海房屋成交均价为5884元/平方米,比前天下降了1426元/平方米。
在北京,6月26日来自统计局的最新统计信息显示,1至5月,北京普通住宅价格累计上涨9.4%,而高档住宅前5个月的价格也累计上涨5.2%。如果把这个数字和2005年北京市商品住宅预售价格增长19.2%进行对比,结果不言而喻。
由此可以看出,新政不但已经抑制了房价的涨幅,而且还在继续影响市场导致交易低迷。不管是上海的市场表现,还是从刚刚闭幕的新政后北京第一场大型房展会成交606套房屋这一数字来看,一部分期望房价回落的购房人应该说已经看出胜利的苗头。当然,这一结果也让费力调控楼市的政府,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现在,新政到底能砍掉多少房价还需要继续观察。我以为成败的关键首先是要看政府如何发力,发力多长时间,发力力度有多大,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有争议性的问题上如何定性,如90平方米和70%的界定。概念的界定不但影响开发商的决策,也影响购房人的决策,继而影响房价。
其次,购房人观望多久。我所说的购房人既包括急需房子的购房人、可以等待的购房人,还包括起哄的“购房人”。这些购房人的情绪至少在舆论导向上对房价有一定影响。
其三,开发商能绷多久也是影响整体房价的关键。这一点从上海开发商暗涌抛地潮就可见一斑。在政策不明朗之前,土地已经成了烫手的“山芋”,那么,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房价回落还会远吗?购房人闻此消息可以偷偷乐了。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房价平均涨跌取决于高档房的开盘量和中低价位房的开盘量。某个地区高档房开盘多,将整体拉高区域房价,反之,中低价位楼盘多则拉低整体房价。我认为这一点只对舆论有影响。
从目前态势看,除深圳以外,北京等城市的调控细则没有出台本身就是一种调控——对开发商和购房人情绪的调控。我要忠告购房人的话是,对比房价涨跌主要是看同一个楼盘同一楼层同一朝向同等面积房屋的价格变化。一个城市的房屋均价不具有非常的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