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房地产是地方政府的“奶”,开发商无疑就是地方政府的“娘”。
这话要是放在几个月前说出,我觉得不负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案例和数字足以让我开口。
“今年我市的一位市长在各局的总结会上就吹风说我们市的房地产价格水平太低,与周边城市的价格相差太多,今年肯定要涨。”这是某市一次会议透露的消息,透露消息的朋友说,话一说完老百姓认为市长都说了,还等什么。
于是百姓蜂拥买房,于是房价激情膨胀。
5月22日,《新京报》发表文章,文章中有关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纵容致囤地风潮四起,开发商借垄断土地垄断房价。其中,一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内地一些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土地储备,已经达到二至三年的开发规模。内部人士说:“当地政府要谋求通过房地产开发创造GDP增量,所以才有这种纵容行为的出现。”
最后这句话好像为地方政府为何钟情房地产找到了答案。但是我认为有四点需要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一是房地产是地方政府的“擦脸油”,地方GDP主要靠房地产拉动,GDP就是地方长官的成绩单;二是地方政府没有转换角色,管理大于服务;三是地方官员个人利用手中特权,向开发商吃拿卡要或者经不住开发商的钱色诱惑;四是开发商经常为地方政府埋单,房地产就是埋单的钱。
最终,开发商为地方政府花的钱都要转嫁到房价中去。
其实,在去年出台的“国八条”中,就要求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情况要纳入省级政府对市(区)、县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结果70个城市仍是空白;最近出台的“国六条”的会议简报中,就提到各地区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有人认为“国六条”暗指地方政府失责。
那么,中央一再调控,地方政府为何敢于频频顶风作案呢?我认为,除利益诱惑之外,一是地方政府可以理直气壮地拿当地特殊情况向中央说事,而且都是有利于自己的充足的数据和理由;二是地方政府认为天高皇帝远,中央鞭长莫及,抱有侥幸心理;三是攀比之风盛行,兄弟省市都涨到什么程度了,我市怎能落后。
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在地方政府面前失效,一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裙带关系复杂;二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一些出发点相矛盾;三是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纠缠不清。
由此我认为,要想国家宏观调控有成效,理清各种关系最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