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们每天必吃的食品添加剂
(2009-04-05 19:32:08)
标签:
食品添加剂餐饮业非食用物质《食品安全法》健康 |
分类: 潮人style |
《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于食品添加剂,现在人们是谈添加剂色变,好像添加剂就是毒药似的,这是一种误区,现在,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我们生活中吃到的只要是加工食品都含有添加剂。《食品安全法》的附则对添加剂的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在豆浆中添加卤水(氯化镁)可做成豆腐、用红曲米替豆腐乳着色等等。近一、二百年来,随着化学、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品种繁多的人工合成添加剂,同时也为食品加工带来了变革。
为了使大家详细了解身边的加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我先来晒晒我今天吃掉的添加剂。早餐,喝了一盒盒装咖啡奶(增稠剂、乳化剂、焦糖色、食用香料),面包(面包改良剂、乳化剂、乳清粉、维生素C、酶制剂、丙酸钙、β—胡萝卜素、香料);上午喝了一盒乳酸饮料(酸度调节剂、增稠剂、乳化剂、酪蛋白磷酸肽CPP、甜蜜素、安赛蜜、纽甜);中午吃了方便面(调味料<氨基酸>、磷酸盐、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类、碳酸钾、乳化剂、红曲色素、酸味剂、栀子色素、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碱水、pH调整剂)、面包和火腿肠(增稠剂、水分保持剂、食用香精、增味剂、山梨酸钾、红曲米、D-异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下午吃了果冻(增稠剂、酸度调节剂、香料、山梨酸钾),喝了另一种牌子的乳酸饮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山梨酸钾、食用香料);吃晚饭的时候还配了杯红酒(偶氮化合物——苋菜红)。
数一数就知道我一天吃进去了多少添加剂,这些只是包装上标明的或者我们所了解到的添加剂,我们不了解不清楚甚至被隐瞒的添加剂还有多少呢?
按照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2类,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漂白剂、着色剂等。举个例子来说,甜蜜素是甜味剂,苯甲酸、山梨酸是防腐剂。我国食品添加剂应用领域广泛,尤其是营养强化剂,甜味剂、增稠剂、乳化剂、防腐剂等发展较快,“天然、营养、多功能”已成为添加剂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而大多数添加剂,都是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之后,才引入中国的。
现在人们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导致各个厂家拼命地改进食品,“提高技术含量,”想方设法地取悦人们的眼睛和舌头。结果,食物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好吃,添加剂也越来越多。
总之,添加剂没有错,出错的是对添加剂的滥用和整个行业的不够规范,这就涉及到政府监管、法制约束力及行业本身的各类标准更新速度与国内国际实际发展的衔接,管控体系规范运作等。如现在的QS审查,是否真的落到实处?检验设备设施只是摆设?科技论文也只是表面,只停留实验室?是否对实用性与安全性做大量的终端验证?再谈到体系认证,咨询市场泛滥,谁来监控走形式,花钱买认证,提高体系含金量?再有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和道德约束力?一句话,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科技的源泉,但它需要在合理有序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