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可能是产品推广的最后一个环节。有部分学者把包装(package)称为继传统的营销组合4p之后的第五个p;在市场营销实践中,企业利用包装把成千上万的商品装扮得五彩缤纷,魅力无穷。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销售人员在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后,发现了著名的杜邦定律:即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和装潢做出购买决策的;到超级市场购买的家庭主妇,由于精美的包装和装潢的吸引,所购商品通常超过她们出门时的计划数量的45%。由此可见,包装是商品的门面和衣着,它作为商品的“第一印象”进入消费者的眼帘,撞击着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心理天平。
有目的性的购买毕竟是少数,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同质化程度逐步提高,很快地做出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相当多的起因因广告预算拮据而选择终端推广路线加大包装的宣传功能,产品的外观此时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毕竟能出大手笔宣传的企业是少数。日本学者加纳光认为,包装成为“推销员”最基本条件有三个,即商标(brand)、形象(image)和差异(difference),他称之为bid原理。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商品没有商标就像人没有名字一样,再畅销也叫不响。
要使包装成为推销员,首先要在包装上突出商品。差异化是指通过商标和包装造型有意识地扩大商品之间在质量上的差异,商标和包装造型能够起到突出商品特征的作用。设计良好的包装,以一种物化的形式体现着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所采取的产品价格和分销策略都在包装上有所体现。
如果企业的目标市场是高端用户群体,产品要树立一个高质量的形象,包装首先要是高质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