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流水(根据口口日志整理并增补)
标签:
休闲十八梯 |
周二烦川西自驾游,绑架我同去,我在家写稿子,还有接待和零星应酬,不能去。
彼软硬兼施。甚至使出美人计,我岿然不动。
2号下午,我在游泳,周来信:烂贼,老子最后给你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走还是不走?晚上出发。
我回:爬!老子才不坐你的嗟来之车!
当晚,陪北京来的律师所合伙人李女士吃南滨路秦妈火锅,人山人海,20点30分才排队吃到。
决定不去一棵树,100快钱,不值得。遂去了鹅岭公园,将近22点,公园几乎无人,在浮屠关山顶看了免费风景,嘉陵江和两岸灯火。我得意地说:要是导游,才不会带你到这来看呢!
3号,晚9点,破例在家喝了酒,朋友送的威士忌三大杯,接到两路电话,叫去喝酒,我已经醺了,不去。把座机电话拔了。
餐饮日志:
油渣烧老南瓜,我的保留菜品。
锅底菜油,下豆瓣煎好,下南瓜坨坨(火柴大)和油渣,炒匀,加点盐,滴些酱油,加水,闷烧七八分钟,揭盖,放尖椒少量,霍转(霍:方言,炒匀)。
这个菜,典型家常菜,下饭。比油渣莲白配置合理,浓郁味长。
4号,没睡午觉,饭后游泳,下午陪李女士通远门城楼喝茶,杨庆来,我们谈七星岗划分城里城外的趣事,过去,29中的学生,解放碑一带的,就跟七星岗的明显不一样,重庆话说“熬(入声)兮拉米的”。我是巴县山沟里的工人子弟,小时候听到“七星岗”,肃然起敬,已经觉得那样纯正高贵,殊不知在解放碑孩子眼目中,七星岗原来矮了一截:)贫民窟,也是新旧不同,以前的十八梯,临华村,“搬专”(搬运社)的子女,那真是又穷又歪,喝茶毕,我和小李步行十八梯,马上拆迁的十八梯,现在的此地,主要是外来经营户和民工住,你再要找一个像虹影那样的女儿,太难了。我跟小李说:以前这里的人都这么吵架:“你那个儿好!还在里面关起的……”
5号,下午游泳。然后去丁东家家宴,阿美的美国朋友在重庆旅游,先生将近70,太太中国人。
想起去年,曾对某人说奥巴马是流行歌手,某人还生我的气,这回怎样看?某人说:可能你蒙对了呗:)
我贡献了三个菜,丝瓜烧田鸡,韭菜牛肉丝,香菜拌红萝卜丝。田鸡是宋勇从明月沱拿来的。
其他人贡献菜品:蒜苗炒胡萝卜,香干拌花生米(以上杨庆);糖醋排骨,基围虾,蛤蜊冬瓜汤(以上丁东);蒜香三文鱼(以上阿美)。
美国老头吃了田鸡,我跟他介绍这是法国菜:)
有美国人在场,杨庆像个外交部长,又是主持,又是唱歌《呼伦贝尔》,还归纳总结:)
喝了大半瓶老窖,今早还酒意浓郁。
6号,餐饮日志:
在南川和老农谈蔬菜。
老农说:农药不能不用,唯独花菜不怎么招虫子。
所以花菜是个安全菜。
花菜是可以勾芡的菜。
花菜要脆了才好吃,我一般都是敞开锅盖烧。花菜蒜苗,花菜熟了下蒜苗,勾一个薄芡,滑溜溜好吃,薄芡里可以掺点味精。
长沙的干锅花菜,是先炒尖椒肉片,然后下花菜,极受欢迎。好像很多馆子都有这个菜。
家常做法,可以吸取长沙的先进经验,再简约化——肉片,最好是夹子肉,码酱油黄酒掺姜丝,和青椒炒好。把青椒肉片铲出锅,原锅底余油炒花菜,加盐和清水闷烧一小会儿,最后倒青椒肉片大火霍转起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