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用户1219696632
用户1219696632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40
  • 关注人气:48,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雄不要问出处

(2016-07-27 15:32:38)
标签:

历史随笔

分类: 乱红飞过

英雄不要问出处

/晏建怀

 

历史上有一些小人物,尽管出身不显,结局不明,但他们却常常因为一个举动、一个点子或一个事件而让自己青史留名,成为后人景仰和钦佩的对象。比如在江边救了伍子胥渔父,假如没有他,伍子胥不可能逃脱楚兵的追杀,那么吴国的历史要改写,楚国的历史更要改写;又比如隗顺,南宋临安一个最普通不过的狱卒,他在岳飞就义后,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遗骸偷偷抱出掩埋,使得“青山有幸埋忠骨”,善良的人们便记住了他,历史也记住了他。而在楚汉战争中,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位洛阳新城的三老董公,因为他的一条妙计,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以抢占高峰,先发制人,堪称改变大历史的小人物。

汉王二年(前205)三月,刘邦招降魏王魏豹、逼降殷王司马卬,在修武稍作停顿并收得陈平后,随即南渡平阴津(今河南孟县东)抵达洛阳,准备向东攻打项羽的老巢、楚国首都彭城。在路上,洛阳新城三老(乡里掌管教化的小吏)董公拦下刘邦座驾,说有事禀报。刘邦驻马停下,问董公有何见教。董公说:“古人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唯‘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公布敌人的罪状,敌人才可能被打败。项羽素来无道,如今又杀主弑君,可谓罪大恶极。已有仁,不必用勇而天下自服,已有义,不必用力而天下自定。大王如果真的打算讨伐项羽,不如为义帝发丧,全军缟素,传檄诸侯,使人人知义帝被弑,通告项羽罪责,然后师出有名,天下共仰,所谓上古三王盛举,也不过如此了。”

刘邦听后,简直拨云见日,恍然大悟,是啊,项羽“弑君”,这是多么恶劣的行径啊,为君报仇,又是多么正义的理由啊,他感叹道:“真是妙极,若非先生教诲,寡人如何能得这等高论!”于是,刘邦立刻命令三军缟素,为义帝发丧。他自己则在义帝灵前袒而大哭,一连三天,悲切至极。同时,命人草拟檄文,遣使分送各诸侯国。檄文说: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以“诛无道”为理由,以汉军为主力,广泛动员各诸侯王参与,最后联合魏、韩、赵,胁迫塞、翟、殷等国,组成了一支多达五十六万人的联军,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杀奔彭城而去。

刘邦通过为义帝发丧举哀,既为自己讨项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树起了一面正义的旗帜,又为伐楚找到了众多的同盟和帮手,这个计策可谓一箭双雕。而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为义帝发丧,刘邦在秦末的诸侯混战中抢得了道义制高点,使他的汉军在舆论之中成为了正义之师,为最后楚汉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这样一个好点子,刘邦身边那些身经百战的悍将如周勃、灌婴、樊哙们没有想到,那些学富五车妙计连连的谋臣如韩信、张良、陈平们没有想到,却让一个乡里小吏耄耋老翁董公给想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咄咄怪事。故宋代诗人杨万里《三老董公》诗曰:“一色三军雪染衣,拔山气力陡然衰,三王事业无多子,却是良平不得知。”是啊,董公的谋略,为汉王刘邦带来的政治收益简直是无法估量的。

可见,英雄不要问出处,智者常常藏民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