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晏建怀
晏建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40
  • 关注人气:48,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飞案背后的世道人心

(2015-08-05 09:15:34)
标签:

文化

历史随笔

分类: 乱红飞过
岳飞案背后的世道人心
文/晏建怀

    岳飞被供奉于庙宇,享千年的烟火;秦桧被铸成铁人,在岳飞墓前长跪不起。然而在当时,岳飞作为朝廷钦定要犯,名声不如后来显赫,与之迅速划清界限的有之,检举、揭发者有之,为求个人荣华富贵而落井下石者亦大有人在。
    先说说他的僚属姚岳。姚岳,字松卿,京兆府(陕西西安)人。南宋初,陕西陷落,姚岳逃奔四川,于绍兴二年(1132)考中流寓进士(在寄居地考上进士)。当时,岳飞任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岳飞因自己姓岳,母亲姓姚,一次偶遇姚岳后,大喜,立即辟为幕僚,引为亲信。后来,岳飞获罪,姚岳却极力避嫌,矢口否认曾为岳飞属官。为了进一步与岳飞划清界线,他还神经兮兮地向宋高宗上书请求将地名中有一“岳”字的岳州改为纯州,其节镇岳阳军改为华容军。不想,宋高宗竟然“从谏如流”,接受了这一堪称“史上最荒唐的建议”。《宋史•本纪•高宗》载:“(二十五年六月)癸卯,以言者追谮岳飞,改岳州为纯州,岳阳军为华容军。”看来,有怎样的昏君,就有怎样的佞臣。
    姚岳之类,在南宋初的官场,不是少数,有些人甚至助纣为虐地迫害岳飞家属。据南宋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岳飞被杀害后,除岳云随父遭冤杀外,其余子孙亲属分别被流放到洞庭湖以南的蛮荒之地,以及福建之北的崇山峻岭之间,朝廷每月仅给少量米粮,条件恶劣,生活艰苦,不过苟延残喘而已。即便是对于这遭受灭顶之灾的家庭,当时仍有一位漳州知州上书,建议朝廷取消对岳飞亲属仅有的一点米粮供应,以斩草除根,真是卑鄙龌龊至极。难怪王明清在书中评论道:“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矣!”因此,王明清不在书中透露其姓名,免得玷污了缙绅的清名。
    一个案子,可以洞悉世道人心。
    不过,天下乌鸦并不一般黑,还是有一些一身正气的士大夫,敢于向邪恶说不。
    枢密院编修的胡铨上书宋高宗,请求斩秦桧,为岳飞鸣冤雪耻,结果被秦桧贬谪海南。布衣刘允升、知浃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释放岳飞,被秦桧及其党羽下大理寺处死。上至朝官同僚,下至布衣百姓,他们都齐了心似的为岳飞鸣冤,明知会遭到打击报复,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并无丝毫畏惧和退缩,这既体现了他们不惧强权的勇气,也体现了岳飞的民族精神在士大夫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处于中间地代的人又如何呢?如韩世忠,作为与岳飞、张俊同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他,与岳飞交情还不如同张俊深厚,张俊助秦桧构陷岳飞,韩世忠却始终不相信岳飞谋反。《宋史•岳飞传》载,岳飞系狱,韩世忠抱不平,秦桧说:“岳云写给张宪的策反信虽未查明白,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说明,韩世忠虽不偏袒岳飞,但他心存正义,希望看到证据。
    就连羁押岳飞的狱卒都伸出正义之手。狱卒隗顺,非常同情岳飞遭遇,岳飞就义后,他将岳飞尸体偷偷抱出,掩埋于杭州栖霞岭,他担心被发现获罪,一直不敢声张。临死之际,他才把儿子叫到跟前,告诉儿子偷埋岳飞一事,还说:“将来岳飞必有昭雪的一天,到时朝廷若雪此冤案,必悬赏求岳飞遗骨,届时你可向官府如实相告,坟上植有两棵橘树,岳飞身上有他的原来佩戴的玉环,棺上铅筩刻有‘大理寺’字样,均是我埋葬时特意做的记号。”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继位,随即为岳平反,依礼改葬,不知原葬处,果然悬赏求尸。隗顺的儿子报告,才使岳飞之墓堂堂正正地出现在后人面前。
    天道好还,公道自在人心,岳飞虽然沉冤日久,但冤案终将昭雪,因为像他一样的忠勇之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