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朵花凋谢了一个王朝

(2012-01-06 00:08:04)
标签:

历史随笔

文化

分类: 乱红飞过

刊《读者》原创版20121

一朵花凋谢了一个王朝

/晏建怀

 

摩梭人杨二车娜姆以一朵耀眼的大红花云鬓斜簪,引来许多异样的目光,说明现代人对于戴花之好,已经疏离得不那么容易接受了。但在中国古代,尤其在宋朝,戴花是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下里巴人、女人抑或男人都特别热衷的事情,风靡一时。

宋代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云:“日暮迎祥对御回,宫花载路锦成堆。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这首词描写的是宋徽宗时候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元宵节车水马龙的盛况,皇帝与民同乐,大官小吏前呼后拥,老百姓蜂拥而至,“宫花载路锦成堆”,人人头上都戴着各式各样的花,一路看去,姹紫嫣红,光彩耀目,恍若花海一般。

如果说宋人戴花是一种潮流与时尚,那么接受皇帝赏赐的花,便是一种身份与殊荣。宋真宗东封(到泰山封禅)前夕,分别任命陈尧叟、马知节为东京(首都)留守和大内都巡检使,封官完毕,宋真宗把他俩留在宫中宴饮庆贺,君臣三人头戴鲜艳的牡丹,喝到高兴处,宋真宗从自己头上取下一朵最名贵的牡丹,亲自为陈尧叟戴上,让陈尧叟感激涕零。宴罢出宫,一阵风扑面而来,吹落了一叶花瓣,陈尧叟赶忙叫侍从拾起,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还说:“此乃官家所赐,不可弃之”(吴曾《能改斋漫录》),郑重之情,溢于言表。

另据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说,福建人徐遹屡试不第,考成了白发翁还逢试必考,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格外开恩,以“特奏名科”(针对年老或身份特殊的举子设的恩例,又称恩科)录取了他。徐遹老来进仕,惊喜异常,参加完皇帝安排的闻喜宴(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的宴会)后,特赋诗一首:“白马青衫老得官,琼林宴罢酒肠宽。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什么东西才会“留得醒后看”呢?那当然是最珍视的东西。所以,无论是近臣陈尧叟,还是新科的徐遹,都无一例外把皇帝赐的花当做宝贝珍藏,皇帝赐花,成了士大夫眼里最为荣耀的事情。

对于官方来说,戴花是上下级之间联络感情的方式,更是一种礼仪,凡圣节庆寿、立春入贺、闻喜赐宴、祭祀天地祖先之类的活动中,人人皆戴宫花。《宋史•礼》记载:“前二刻,御史台、东上阁门催班,群官戴花北向立,内侍进班齐牌,皇帝诣集英殿,百官谢花再拜”,皇帝召集朝会,戴花是百官必须履行的程序。

官方戴花成为礼仪,大概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全宋诗收录释印粲《赠徐鼎臣常侍》一诗,中有“不将才名暂时夸,人仰声名遍海涯。月满朝衣听禁漏,更阑分直扫宫花……”徐鼎臣即徐铉,南唐旧臣,后随李煜降宋,曾在宋太祖、宋太宗手下任职,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官至散骑常侍(皇帝侍从顾问),诗中记载了朝廷一次重大活动之后,徐铉作为值班官员,深夜还在打扫地上宫花的情况。由此来看,宋太宗时代,宫廷活动中戴花已经非常普及了。

花有生花与象生花之分,生花即时令鲜花,象生花是假花,由绢类织物制作而成。宫花属于象生花一类,是宫廷特制的赏赐品。什么身份戴什么花,什么级别戴几朵花,都是非常讲究、有明文规定的,“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宋史•舆服》)。

不过,象生花再美,毕竟是假花,远不如娇艳名贵的鲜花受人青睐,象与王公大臣交心谈话、宫中举行“钓鱼宴”(皇帝牵头组织的文娱活动)等场合,皇帝赐予的,大都是鲜花,而且身份越尊贵,赐予的鲜花也越珍贵。然而,珍贵鲜花难得,在运送京城的过程中又有保鲜等一系列问题,这让当时的人们伤透了脑筋。宋真宗时代,洛阳牡丹闻名遐迩,所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诗),姚黄、魏紫等牡丹珍品更是冠绝一时。但洛阳距京城200多公里,以当时骡马帆舟等落后的运输条件,要把那些牡丹极品完好地送到京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洛阳留守们想尽了办法。比如,为了防止花瓣掉落,并做到保湿不干,他们把花放置于竹笼,在花的周围塞满了嫩绿的菜叶;为了保证枝茎的稳固,他们发明了“蜡封花蒂”的办法,即用蜡仔细封好花蒂,花可数日不落;为了抢时间,他们还要求送花府校快马加鞭,昼夜兼程,以“特快专递”方式送达京城,以博帝王一笑。虽说只是一朵小花,却实在是一个艰苦卓绝的任务,套用小杜的名句,那真是“一骑红尘君王笑,无人知是牡丹来”。

宋人爱花戴花之习,从官方层面来说,除了一定的文化爱好和笼络人心的因素之外,主要是追求奢华和贪图享乐的表现。而戴花,也不过是士大夫阶层众多纵欲形式中的一种罢了,其他千奇百怪的享乐还不可计数。宋徽宗时,就特别成立了物品造作局,制造珍玩,专供皇室享乐;又四处搜罗奇花异石,用船运至京城,称为“花石纲”;还时不时地大兴铸九鼎、修新乐等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大搞祀园丘、祭明堂等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活动,劳民伤财,花钱如流水,竟然把当时相当于世界70%的财产给花了个精光光。

帝王官僚们大肆搜刮民财,老百姓要流多少血汗啊。什么叫奢侈?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成千上万老百姓夜以继日地劳作,也只能供他们片刻的欢娱、瞬间的消遣,这就是奢侈。“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放翁的诗句,浓浓的愁绪,反映着民间的疾苦,流泻出心底的愤怒,如果他们能少一些奢侈和荒淫,那叫卖声或许不至于如此悲苦吧?由于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从而导致了“靖康之耻”,国都被占,皇帝被俘,曾经辉煌于世的大宋王朝就象一朵即将凋谢的花一样,偏安一隅,苟延残喘,最终走向了衰败和灭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