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爸爸似乎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当你在妈妈的腹中闹情绪、练腿功的时候,爸爸还只有一点新鲜、一点好奇。直到你摸爬滚打到两岁多,由咿呀学语到张口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的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我已经不得不认真注视你这小小男子汉了。
爸爸妈妈都是极为平凡的人,寻常的职业、微薄的收入,没法把你送入高档幼儿园和贵族学校,也不可能每天变戏法似的送你新奇别致的玩具,在只能让你接受最平凡不过的教育、拥有最普通不过的玩具的同时,我们能够馈赠给你的礼物,恐怕就只有对于我们来说,还算较为廉价的时间了。
那个曾经写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最近又出版了《宝贝,宝贝》的大作家周国平,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你觉得孩子重要,其他的事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孩子小的时候,为孩子多留出一些时间,多陪他们玩。无非物质上少得到一些,那些和孩子相比很重要吗?”对于这位爱孩子就象爱自己生命的大作家的话,爸爸妈妈举双手赞同。爸爸妈妈没有把时间交给繁文缛节的交际和没完没了的应酬,没有过于沉溺大人的玩乐或“游戏”,除了工作的正当职责和家里的柴米油盐之外,最让我们全神贯注的,就是变形金刚似的一天不同于一天的你。
刚上幼儿园的你,既不会背唐诗,也不会“画鸡蛋”,更不会整个晚上地数星星并发现它的运行规律,你没有显现出任何迥异于你那些小玩伴的天资异秉,唯一有些许不同的,是你比他们更爱闹、更爱吵、更爱跳和跑。你从来不懂大人的所谓干净和整齐,不是把大脚盆装满水,让那些纸船漂洋过海,就是把沙发、音箱、椅子排成一节一节的火车车厢,嘴里“呜呜呜”地发出车鸣,带领着你的旅客穿山越岭。教室里,你总是喜欢表演奥特曼拯救地球的战争,把小朋友想象成怪兽,奋不顾身地与他们搏斗,不是被小凳子绊倒在地,就是被小桌子磕破皮肤。操场上,你把自己想像成飞机或风筝,不停地从高处往低处跃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咸鸭蛋似的,与流浪的三毛无异。有一天,你甚至乘我们不注意,纵身跳进了无人打理的灌木丛,听你一声惨叫,我心猛地一沉,坏了!尖尖的灌木枝把你的脸蛋都给刺穿了,看到你血流满面的样子,爸爸妈妈都急得哭了,你还见过比你更加淘气的小朋友吗?你从不知世界还有危险二字,你那小小的头脑里总是蓄谋着无数鬼点子,你从跌倒和爬起中找到无穷的乐趣。然而,你那些用新奇和惊险串起来的乐趣,却常常让爸爸妈妈担惊受怕,又气又急,不得不尽可能多地陪伴着你,以便在最惊险的时刻成为你的翅膀或者软垫。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一个内心快乐的人,这是爸爸妈妈对你的期许。因此,你那极为好动的性格虽然让我们焦急和担心,但爸爸妈妈还是认为好动是你最大的优点,因为你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更何况,一个好动的孩子,必然是一个爱好广泛、喜欢新奇、思维活跃的孩子,这为提高你的创造能力,享受更多创造的快乐,提供了可能。不过,一个孩子仅仅好动显然是不够的,只好动的孩子容易流入粗鲁和躁动的窠臼,爸爸妈妈可不希望你仅仅只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一个人既要有好动的习惯,也要有安静的时刻,动让人活跃,静使人雅致,动中能体验飞翔的欢畅,静中能享受思维的快乐,动静有度,张弛结合,才能形成自得其乐的好习惯。因此,当你小小身影总是以飞翔或跳跃的姿态出现在爸爸妈妈眼里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你同时也能体味出安静的美好,并享受到思维的乐趣。
于是,爸爸妈妈在你稍有阅读能力的时候,就从新华书店、网上书店设法买来很多书,先是《忙忙碌碌镇》、《会讲故事的单词书》、《轱辘轱辘转》、《亚马逊丛林历险记》这些图片精美、内容新奇的图书。稍大,又给你选择了《昆虫记》、《上下五千年》、《海底两万里》、《美的历程》等图文并茂、知识更丰富的书籍。偶尔,你会睁大眼睛给我们讲亚马逊丛林里的惊险,讲船长叔叔是如何设法营救了被毒蛇咬伤的列奥的故事;你最喜欢《忙忙碌碌镇》里面最会种菜的农夫阿乐发,你最害怕《昆虫记》里藏着毒针的朗格多克蝎子……我们交流着书中的内容,分享着你阅读的乐趣,两三年时间转瞬即逝,你终于懂得如何从书籍中找到快乐了。看着你沉浸于书的精彩,甚至我们连叫你数声都不见答应时,爸爸妈妈常常会相视而笑。
在书籍的帮助下,你还学会了剪纸、折纸,常常一个人呆在书桌旁,拿出我们给你的废纸,做飞机、做钟表、做飞镖、剪蝴蝶、剪窗花,其乐无穷。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你还会或折或剪,制作出花样百出的生日贺卡,歪歪斜斜地写上祝福语和自己的名字,引来我们的夸奖。那天,你翻箱倒柜,找出爸爸妈妈的结婚照片,一个人用剪刀、彩笔不知在鼓捣些什么。不大一会儿,一个贴有结婚照片、旁边画出美丽图案、后面还有支架的纸制镜框便端放在客厅的电视机上,引来我们好一阵啧啧称赞。我们发现,你甚至还躲着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做那个让硬币浮起来的试验,只是,刚买回来的盐,一会儿就让你用了个精光;做那个让鸡蛋壳变软的实验,鸡蛋最后是变软了,但醋瓶子也碎了,害得我们被醋熏了几天,直让人哭笑不得。
那些每晚睡前听的故事磁带,都是爸爸妈妈从书店和网上淘来的。给你买的碟片,象《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你几乎爱不释手,象《蝴蝶》、《加菲猫》、《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我们都陪你看了不下三遍了,连有些台词都会背诵了。爸爸妈妈当然也会视觉疲劳,也会心生厌倦,但只要望着看到开心处手舞足蹈、前俯后仰的你时,我们马上又全神贯注、精神百倍了。
在人的身上,安静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身静,一个是心静。身静只是静的表象,而心静才是真正的安静。只有心无旁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真正进入静的佳境,品尝静的美妙,体味创造的快乐。就培养这种禀赋而言,画画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途径。因此,在你五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你带到了杨老师的画室,与小朋友一起学画画。先让你试学了一个月,然后与你面对面地商量,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喜欢的话,就一直坚持下去,不准叫苦或迟到旷课,不喜欢的话那么就此打止。你的回答十分坚定和干脆。以后,爸爸妈妈风雨无阻,每周送你去二十公里外的城市,陪上一个上午或下午,至今也快四年了吧。虽然作为外行,我们并不知道你画得如何,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么久以来,我们没听你对学画画说过半句厌烦的话,而且每次在学画画的过程中你都是神情专注,陶醉其中的。此外,爸爸妈妈不再插手你的业余时间,更不会今天英语、明天奥数地折腾你,给你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无论是电影、书籍或画,爸爸妈妈始终是从培养你自得其乐的习惯出发的。因为我们觉得,一个人只要能从身边平凡的物件上找到无穷的快乐,那他就会是一个懂得生活、享受创造、一辈子不可能空虚寂寞的人。每当看到你在自己的桌子上或写、或描、或剪那忙碌的背影时,爸爸妈妈总有一种幸福和满足感溢满心田。记得吗,有位叔叔建议你长大了做目前最热门的公务员,而你的理想却是飞机设计师。爸爸妈妈的期望没这么具体,但与你自己想的大致差不多,那就是不以金钱或权力去衡量职业地位的高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既能解决生活温饱,又能享受创造快乐。只是,不知道到了那一天,你是否还会记得你今天的选择。
一个孩子尤其是象你这样一个好动的“顽童”,在品格的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无疑是用大量的时间堆积起来的。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嘴馋于学校小卖部的糖果脆饼,你竟然把钱罐里的硬币偷偷塞进了自己的口袋,我们发现后责问你时,你甚至还撒谎、不认错。对于我们来说,其情节比上课玩小动作、考试不及格、顶嘴之类严重多了。爸爸怒不可遏,大声喝斥,而且迎面就给了你两巴掌,几道手印立刻出现在你的小脸上。你从没见过爸爸如此震怒过,深深自责,悔恨交集,泪水不停往下掉,接着又猛地用拳头不停地敲击自己的头,好象这样才能减轻自己的错误,那声音擂鼓一般……这下倒把我给吓懵了,我没料到自己的怒火会把你脆弱的心燃烧到这样焦灼的状态。我一下把你抱到怀里,不停地抚摸你的头,好象抚摸着自己的痛处,爸爸边流泪边向你保证:以后决不再打你,一定,一定!从此,我懂得了培养你良好的品格决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恨铁不成钢,则永远也成不了钢,得用心去启发,得用言行去触动,得用时间去等待。从此,在你犯下错误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再打你,也不轻易责骂,而是告诉你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好坏”。通过交流,教你学会换位思考,教你把握行为底线。有些话你懂,有些却似懂非懂,但爸爸妈妈知道,将来的你一定会懂,因为爸爸妈妈会以时间为基石,并与你一起,来努力铺就一条通往良好品性的道路。看到现在9岁的你,能偶尔帮家里洗一回碗、经常给妈妈捶锤背、主动帮大人提东西上楼……爸爸妈妈开心极了。
做一个动静相宜的人,做一个喜欢思考和创造的人,做一个品性优良的人,做一个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找到内心快乐的人,爸爸妈妈就是付出再多的时间,也是心甘情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