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敢对痛苦说NO吗?

(2010-09-25 09:39:26)
标签:

杂谈

网友的高论:

“想要吃到青菜(寻找到幸福)”无非做到两步:第一步,对痛苦说“不”;第二步,对幸福说“要”。

 

先说如何对痛苦说“不”。网友问“晚上累得要命,怎么去吃青菜呢?”我的回答: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永远都把自己整的死去活来,以至于连享受生活、“吃菜”的时间都没有的。真正热爱生活的人,首先一定是爱自己的,既然爱自己,又为何连一点点“吃菜”的时间都不留给自己呢?

面对老板不讲人性的盘剥,你敢大声的说不么?(吴迪加注:不被一公司一老板束缚,有找更好饭碗的能力,最好有自己创造饭碗的能力)

面对不幸的婚姻生活,你敢大声的说不么?(吴迪加注:不怕当“剩女”,不怕离婚,不怕有孩离婚,不怕再婚)

面对亲人的无理要求,你敢大声的说不么?(吴迪加注:不怕当父母嘴里的“混蛋”“白养活”,不怕“脱离”关系,不怕他们伤心,不怕他们威胁要上吊)

面对社会的歧视与不公,你敢大声的说不么?

如果都不敢,凭什么就有胆量敢对自己的痛苦说不呢?

我知道我这样讲,马上会有人跳出来反问:我不拼命干活儿,拿什么活命?我承认,人文关怀的缺失的确是中国当下一个极度严重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上上下下,更多的都是在把别人当作达到自己某种目的的工具来对待,而少有把人当作自由、平等的生命体来给予充分尊重的氛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是很少会有人来主动给我们不夹带任何附加条件的无私的爱的(不害我们就不错了),那怎么办?自己爱自己啊!

我想问一下同样持有“如何寻找幸福?”问题的网友们,你们觉得你们都够爱自己么?你觉得自己值得自己去深深地、执著地、永不放弃地爱么?你愿意给自己一个大声的、肯定的回答么?如果你自己都犹豫不决,为何要让别人觉得你可爱,继而给予你无私的、终生不渝的关爱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富士康事件”。一群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宁可选择自杀也不选择抗争到底,我为他们感到痛心。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来说,他的内心是永远都不会丧失希望感的,即便是境遇再艰难、再困苦,他始终都会坚信这只是暂时的,尽管我力量弱小,改变不了整个社会、整个大环境,但是我终究会想到办法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至少是我一个人的命运,而且一定能!

是的,经济形势不好,我可以暂时在这个不顺心的单位里卖苦力,但是我终将有一天是会离开这里的,我不属于这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尽管自己依然在卖苦力,但你心中已然不再痛苦了。试想一下,一个内心始终充满希望,面对不公、不幸、困苦永远不言放弃、永远有信心、有毅力奋斗到底的人,该是多么有魅力的一个人啊!他的内心无异于暗夜中的一盏明灯。我很难想象拥有这种品质的人会吸引不到异性的倾慕啊!反观我们自己,我们都具备这种品质么?如果不具备,那么就算我们找到了拥有这种品质的人,我们又该拿什么吸引他、留住他呢?一味的要求他在暗夜中为我们迷失的灵魂指引方向么?就这么一味的在精神上索取么?凭什么天长地久?一个没有勇气对痛苦说不的人,是不可能得到长久的幸福的,因为你摆脱不了痛苦的纠缠,即便你找到幸福,痛苦也会将其从你身边夺走,你没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幸福。

再说如何对幸福说“要”。如果你已经学会了对痛苦说不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摆脱了痛苦的纠缠,此时的你一定是一个有时间、有精力、有心情去享受幸福的人了。我注意到有很多网友都在执著地问吴迪同样一类问题,即“世界观我们都懂,我们需要方法论,请直接告诉我该怎样做”。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方法论问题。所谓的“方法论”不过是一个“不老仙丹”的梦。世界上永远都不存在普适的“人生方法论”,只存在“对张三适用的办法”,“对李四适用的办法”,“对王五适用的办法”……所以,对幸福的人而言,永远都是“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幸福”,没有人能够复制别人的幸福,不管你多么努力地去模仿。但是,但是,只要你不用心去生活,你总能重复别人的纠缠与痛苦,这便是人生的真相!因为幸福的本质根本就不在于寻找,而在于怎样才能真正学会“热爱生活”,因为幸福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并不在于外界。

吴迪用整个Blog在谈的、在传播的思想,不就是想让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学会“用心生活、热爱生活”么?既然你已经拥有了捍卫自己幸福的能力,那么就大胆的去尝试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当然包括找伴侣了),然后对快乐的东西说“要”,对痛苦的东西说“不”,就这样不断的留住快乐,甩掉痛苦,慢慢的,总有那么一天,当我们撞倒真爱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自信地说一声:就是你,我不会认错。因为我对你,真的很熟悉,就像我自己!That’s i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