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卑的人生不需要理由

(2010-05-27 11:05:19)
标签:

杂谈

丁丁的贴子引来了很多跟贴,好几个很精辟的评论,比如:

* 给不起钱看心理医生,不是还有十多块钱一本的书嘛。不是说两者等同,可是有一颗不断认识自己,观照自己的心,才能跳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界限。有很多休闲活动确实没有钱消费不了,可是消费了也只看到价钱,那和没有消费没有区别。

 

TO:丁丁

一开始我看你的叙述,还以为你是居住在偏远山区没受过什么好教育的人,后来才明白,你居然是生活在北京名校研究生毕业,而且父母是教职工。你用了很多笔墨形容自己的“穷”,是非常夸张的;你列举的小时候的那些不愉快的经验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包括我,实在不算什么特别痛苦的经验,问题是,你对这些事情的反应特别大特别负面。你对他人采用的是先入为主的“有罪”判断——他们都是对你不好的,都是不喜欢你的;而我对所有的陌生人首先采用的是“无罪”判断——他们都跟我一样对他人充满兴趣,都是善意的。如果有些人没有那么善,那也是我通过一些交往慢慢发现的,然后我可以决定不跟他们来往。

阿德勒的《自卑和超越》一书中提到,童年时的经验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有的人对不愉快的经验,除了让自己知道一些防范措施外,几乎不会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会觉得“我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糟糕的环境,确保我的孩子以后不再经历这些不愉快。”而另一种人觉得“生活是不公平的,别人总是占尽了便宜。既然世界这样对待我,我为什么要善待这个世界?”第三种人觉得“我童年遭遇了不幸,所以我现在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情有可原的。”这三种人对童年经验的解释都会表现在他们的行为里,只要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解释,他们的行为就不会有所变。

我常说,人跟人的不同,不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有多么不同,而是我们对这些经历的解释和感悟非常不同!丁丁你的痛苦来自于你对生活经历的解释,这样的解释孕育出严重的错误意义。

稍后我会推荐北京的一些咨询机构给你,但是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作可以给你开药的医生,他们只是给你指引一个方向,学习改变你的“解释”需要靠你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