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妇动力学
(2009-07-16 09:57:26)
标签:
杂谈 |
李孟潮是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咨询师,专攻人格障碍和焦虑障碍,要预约他等要排队。我周末也在那里做咨询工作,我不认识他,但是非常欣赏他在《心理月刊》上的专栏。7月号他写的是“情妇动力学”:有婚姻就有情妇,一个女人之所以认同情妇这个身份,首先在于她对“母亲”身份的不认同,尤其是父亲很不欣赏母亲,“母亲”只不过是一个扫地做饭的女人的时候。
这个观点我在维多利亚格丽芬Victory Griffin的书《情妇》里读到过,这本书是前几年出的中文版,不知道现在网上还有没有卖,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找找。GRIFFIN本人就是一个终身不婚一直当情妇的女人,她探索自己的心理动机就是从小看到父亲对母亲的不欣赏,婚姻不和谐,而她的乖巧获得了充分的父爱,长大后她对婚姻一直有恐惧,害怕走她母亲的老路。
我接过的个案里也有类似的女性,当情妇很安心,她们不会嫉妒对方男人的大婆,但是一旦知道男人还有小四小五时就崩溃了。我跟她们分析说,那是因为她们把“情人”这个身份看得比“老婆”高,她们认为男人真正爱的是“情人”,记得不久前有位女网友发贴“想做那个男人老婆以外唯一的女人”,就是这个心理。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做情人呢?李孟潮说,就是那些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人,比如郁达夫,张爱玲,小说里的宝玉和黛玉。
当情人成瘾是对婚姻-道德体制的反抗,就跟孩子的网络成瘾一样,是对教育体制的反抗,而且调查一下那些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很多处于离婚的边缘或者情人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