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4月号<心理月刊>的好文章
(2009-04-02 10:17:08)
标签:
杂谈 |
《心理月刊》是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对自我探索有兴趣的人的好读物,具有专业性,但是不需要有专业背景,普通人都看得懂。经常有书籍和心理学习工作坊的推荐,还有全国知名的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的介绍。
最新4月号(伊能静封面)上《职场畅销书说什么》,提出“职业化但不异化”;《男人为什么不懂如何分手》都非常值得一读。李孟潮的专栏我每期必仔细读,他是上海林紫咨询中心的主任咨询师,主攻人格障碍和焦虑障碍。这期他写的是《精神分析的隐私》,谈的是精神分析在目前中国出现的条件。摘几句:工农阶层最适合的心理治疗方式是药物和酒,因为廉价快速;小资最适合的方法是短程治疗,虽然有点钱有点时间,可也是心急如焚,希望赶快治好了好回去继续奋斗买房买车;只有中产以上的阶层,才不安会急着要搞顶自己的心灵痛苦,有时间和精力满满的品味,探索。这层人的特征是“四有新人”:有钱,有时间,有头脑,有痛苦。几天前我在饭桌上认识一位在读EMBA的煤老板,真的是煤老板,在云南有四个煤矿,但是人很可爱,他参加过数不清楚的心理工作坊,学过YOGA,拜过上师还试过闭关,可见心灵痛苦很严重。
“在职业心理医生出现以前,和尚、巫师、郎中、妓女一起承担了中国人精神保健的重担。还有家族心理医生,在大观园里,贾母、王熙凤、宝钗就是轮换的家庭心理医生。”
还有,非常难得的是主编王珲通过EMAIL跟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对话谈死亡,宗是当今世界公认最创新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他同时又是个电影导演!我读过他的书《正见》,去年在内地热销,启发了很多人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