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职场 |
一则招聘广告,导致我一天面试了15个人。清一色应届大学生,个个灵牙利齿,英语六级,一进大学就为自己设计好事业道路。我年轻的时候可比他们懵懂多了。
来了一个男孩子, 一米八几的个,韩寒型的长发披在脸上,那张脸真是。。。。。。美哉少年!以后我儿子要是能这么漂亮就好了。
“ 我们招的是助理,市场部最低的职位,头半年在苏州培训,月薪三千五,你看怎么样?”
“我大二开始就在外面打工了。我的前一份工作是给一个网站当主编,月薪一万五。”
“哦,是吗?”现在我知道网站是怎么烧钱了。
“我肯定不会从最低一级开始,我最讨厌别人把我当young guy。”
“ 我知道北大是好学校,可你确实是young guy啊。”
“都象你这样论资排辈,怎么会有互联网时代?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别人给我投资,我当总经理。有个投资商原来说得好好的,后来钱不到位,把我气死了。”
美少年走后我开始发愣:30多岁,我已经老了吗?
我去请教朋友老张。老张37岁,哈佛MBA,跨国公司亚太市场总监,理想是尽快存够钱,出国再读个博士,然后去北大清华当教授。
老张说;“第一,我会告诉他头发太长,首先印象分大打折扣;告诉他履历一页足够了,他是不是优秀团员我没有兴趣;告诉他英语太差,英文履历完全没有达到他说的fluent written English, 应该请人润色一下;告诉他人应该去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不用随大流读MBA做marketing;告诉他那个投资商的话基本是放屁;告诉他以后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一定不要放弃;告诉他张狂是年轻人的通病;还要告诉他他很幸运碰到象我这样告诉他这么多的老板,大多数老板只会说有消息联系你,然后就石沉大海。”
我和许多人一样,赞美年轻,信奉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我要告诉比我年轻的人,他们之所以强,是因为新一代永远走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的确,这个时代赋予年轻人更多机会,一些人很年轻就获得成功。但年轻人也应该明白什么是年轻:有一年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圣诞节特辑的主题是“年轻和年老”:一方面世界迅速老龄化;一方面人的 年 轻 时 代 越 来 越 长 , 40岁依然年轻;在这个后喻时代,年轻和年老的界线日益模糊,一个50岁的人可以比一个40岁的人更年轻。The Economist预言21世纪最大的矛盾是“年轻”和“年老”。
年轻如果只是因为年龄的优势而年轻,那这个优势很快就会失去。同时,这个思想也因为过于保守而显得“老态”。年轻不仅是一种生活 状态,更是一种思想状态。新生活 中的人们不管是年纪轻还是老,是不是应该经常这样问自己:我这样年轻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