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 |
令我不解的是现在许多父母,让女儿学芭蕾的目的是为了考级,好象不到那个级别,将来在社会上就会低人一等。小孩喜欢舞蹈是天性,硬要把这点天性生生变成有用的东西,那只会掐灭了那点爱好。我有个朋友在日内瓦,12岁的女儿请了老师在家学钢琴。有一次我正好在他们 家碰上老师来给她上课。练习用的曲目居然是《泰坦尼克》的“My heart will go on”。老师说,学东西兴趣最重要,不用指望她成名成家。他们平日里用的练习曲全是小女孩喜欢的流行歌曲。
我学过7年小提琴,一开始是真心喜欢。7岁时看了《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为里边的叙事曲掉眼泪,央求父母给买了琴。那时可以免费在少年宫学琴,不象现在这么贵。练习曲先是《开塞》,后是《格利美利》,一点儿也不好听。可指导说这是打基础,要苦练。中国的教育讲苦练,很少讲兴趣。我捱不过苦,终于在第7年时放弃了,之前还有几次故意损坏小提琴的非抵抗不合作运动,当然还挨过揍。
教小孩讲考级,教大人也讲考级。前 不 久 我在文化宫学拉丁舞,老师张口闭口考级,教给我们一套套路,说是考 级用的。我稍微自我发挥了一下,老师指着我的鼻子说:“错。”多希望我们也有《谈谈情,跳跳舞》里那样的老师,她永远不会说“你错了”。
日本人不善舞蹈,他们的舞蹈只在摇摇手踢踢脚的水平,东南亚的舞蹈大都如此。现代日本,民众开始质疑传统的高压生活,注重个性张扬,《谈谈情,跳跳舞》里的中年男人借学习跳舞摆脱中年危机;《鳗鱼》里也有女主角学西班牙的弗拉明戈。
金星的现代舞专场《海上风》在大剧院进行时,一场俄罗斯舞团表演的《天鹅湖》也在发生。出票率绝对是《天鹅湖》好,上海人认为芭蕾等于《天鹅湖》,一年有多少场照样有人看。俄罗斯舞团便由此有了生意,不厌其烦地演,好象马戏团进城。据说上海人把《天鹅湖》当芭蕾入门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