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学——求美,不饰非 |
[原创连载]大明王朝·现实思考(2)杀王更拒自当王
至少,不把任何人仅仅做为手段,也做为目的,能做到吗?
以创造价值为目的,不仅以获取价值为目的,能做到吗?
能时常反思吗?
锄河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可怜堤遭决,无粮忧失土。
洪水浊茫茫,人心惨惶惶。
风吹浊浪荡,人问命何方。
森然殿宇广,巍然拒风霜。
己利锱铢计,他命漠然荒。
耕者失其田,倒悬几可见。
太岳启海瑞,葫瓢拯狂澜。
用世为夙愿,惠民志早坚。
五日舟行远,粽凉投饥肠。
今日观大明,一叹受灾百姓苦,一叹万民为皇实荒唐。
欺人自负祸世久,诺诺众生当自强。
真须有人仗剑起,杀王更拒自当王。
《大明王朝》第5、6集是很好看了,矛盾冲突更明显,海瑞也出来了。两集中,有几句话,有几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场景有:王府会客厅、驿站客房、海瑞家。话都发生在这些场景里。
在裕王,这个没有王气的王爷家里,他和张居正、谭伦商量着让浙江烂掉,从而达到挤掉严党这个浓疮的目的,闪出抱着皇孙的妃子,夹寓夹议,说天下都是朱家子民,丢不得,三个男人服。其间有人说了一句话,大意是“宫中索欲无厌,严党层层盘剥”,所以民众生活很苦。
这是句大实话,朝廷、政府,它应该是契约的产物,单个的人在意识到纯粹的个体活动极大限制生活水平的发展,便开始尝试缔结社会,按照很多单个的人的一些共识,形成规矩,规矩落于笔墨,成为法律,确保法律作为、确保法律适时更新、行使灵活而富有成效的管理,大致为了这些目的,而成立政府。
也许有人要说,这太理想化了吧,是的,这是理想化,是在假设无政府状态下,而且人对世界的认识达到当代水平后自由选择。理想化思考的作用常常在于,它一方面能指出努力的大致方向,另一方面能避免走向偏激。
说得有点远了,但看《大明王朝》是带着这些思考去看的,幸运的是,除了看的过程中思考,看后总结外,现在网络的便捷,网络上言论的丰富,可以让自己在阅读讨论过程中学到很多,甚至有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某些观点。
不让浙江自己造反了,想为百姓做点实在的事情了,觉察到需要一些,起码是一个能把性命扔在浙江淳安的了,于是乎,有人想到海瑞了。
“这么多大官不去争,你去争?”海母这句话,相信当时大多数观众都会这么想。
就凭一句“士为知己者死”么,就凭什么“海公若死了,天下人以海母为母,以海女为女”么,乱弹琴。
小阁老以赤狼豪等文房四宝高王知府,张居正以“双星并耀”的信函赠海瑞,一以排出兼有先锋和替罪羊功能的门生自命得意,另一,和余下几人就为着自己的知人善任,妙笔驱才,真真地感动了。
驿站里,胡宗宪对高翰文说:
一问:(无粮可赈),十天以后你怎么办呢?
二答:防止贱价兼并百姓田地,规定最低收购价,分散收购州县。
三叹:事非经历不知难。
裕王有意除严党,若成能助己为皇。
裕王纵使贤一世,谁保黎民世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