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总的感觉出得不错。从一则丝瓜藤和肉逗须的寓言故事,引发出话题来,既让人感到有趣,又令人觉得有话可说。从给出的材料中,考生能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发出很多话题。诸如:生活中要学会不分辨;做人要学会顺其自然;做事情要重视结果;要善于做好分类研究等等。当然,既是一个优点,也可能是一个缺点。因为,这个题目缺乏一定的规定性,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会让考生的思维信马由缰,而无从下手。这也是出题的一大忌讳。
再者,“肉豆须”是个什么东西?反正我没见过,相信孩子们知道的也不会太多吧。丝瓜大多都知道,肉豆须让人感到极度陌生,让考生有些茫然了。在农村扁豆角倒是房前屋后的常客,我想所谓的肉豆,或许是少数地区的一种物种,或许是扁豆角的一个别称。笔者认为,作文题中的肉豆须应该加个注解,帮助考生释义。
昨天,我从生活中不要刻意地去分辨的角度写了一篇,发到网上后人气不错。许多网友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的认为,文章的层次不够分明;有的感觉,文章的主题不够集中;也有的说,文章稍显皮厚。回过头来再看,感觉网友们说的都对,非常感谢那些用心的网友们。为此,我今天再从顺其自然的角度,写一篇高考作文,请网友们斧正。
谈谈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当我们工作、生活中遇到限制、阻碍、困难、不顺之时,就会有人劝导我们:还是顺其自然吧。“顺”就是顺从、不违背、沿着去的意思,“其”就是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就是事物存在的本身;“然”就是事物的内在法则、客观规律。顾名思义,顺其自然的意思就是,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办事,保持一颗乐观、积极、淡定的平常心,不要人为地去加以外力强行干涉。
其实,当人们用顺其自然劝导的时候,就多多少少偏离了这个词语的本意。里面包含了被动、妥协、不去努力、不去争取的负面意义。顺其自然的本质意义应该是,不强求、不违背规律。记得乡间有个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分不开,其实就是这件事情的内在规则。可是,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孩子的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小孩具有好奇心,想分辨两者的不同,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孩子的父亲却非常明白其中的道理,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管它缠绕不缠绕干嘛,我们要的是瓜和豆,要的是它们的果实。很显然,父亲的观点里注重的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中的那些枝枝蔓蔓。按照父亲的意思,它们纠缠在一起就纠缠在一起呗,何必去分辨,顺其自然就行了。孩子硬要去分辨,结果连茎叶都扯断了,必然影响了它们结出的果实。我们认为,对于孩子自家庭院里的这些瓜豆纠缠,就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了。
顺其自然,看似简单的一个词语,里面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有些人自命不凡,违背了自身的能力,超越了自己命理的极限,做出一些强己所难的事情,结果人生不顺,一生磨难。其实,一个一旦出生,他的生命能量就大致有了界定。或大或小,各有所归,妄自菲薄不行,狂妄自大也不行。要按照自己的能量趋势,顺其自然地活。该成作家的成作家,该成商人的成商人,该成官宦的成官宦,这里面不是说不让人去争取、去努力,一个人的宿命是与生俱来,所谓的改变人生,也只能在自己的宿命里完善和提高。
再说,交朋友吧。一个人从幼儿起就开始交朋友了,穷其一生能交到几个真正的朋友呢?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相通,精神的伴侣,不是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友谊。这样的朋友很难交到,只能亲疏随缘,顺其自然。有些人的朋友很多,大多不算真朋友,只能算是一起混社会的“利益伙伴”或“利益团体”。世间很多事情都必须坚持顺其自然的态度才行,否则就要吃苦头,招致失败的结局。小时候就知道的那个拔苗助长的故事,就是不按照顺其自然的规律办事,搞得一地禾苗都死掉了。
顺其自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人人都会说顺其自然,也都会劝导别人顺其自然,而放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么地顺其自然了。要做到为人处事顺其自然,就必须加强自我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如果一个人境界不高,缺乏做人的智慧,即使天天在说顺其自然,那也只能是念滑句,说着玩而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