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饺子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美食,每逢节假日很多人家都有吃饺子的习惯。当然,,过年吃饺子更是中华民族的千年风俗。在中国谁家过年不吃饺子呢?应该少之又少吧。反正从我记事开始,我们家是每到过年都要包饺子吃的。小时候家里穷,平时吃顿饺子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只有过年时才能放开肚子吃饺子。
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呢?我没有仔细考证过,大概就是饺子代表着一种更替吧,有种除旧迎新的寓意。当然,饺子的包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像元宝,有的像小船,有的像月牙。我们家的饺子,就是那种月牙形状的。饺子馅的做法更是数不胜数了。荤的素的,韭菜的,白菜的,萝卜的,三鲜的,应有尽有。但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必须是素馅的。
小时候盼过年,很大程度上,就是盼着过年时吃饺子。记得那时的饺子特别好吃,我奶奶是个持家的好手,对包饺子很有讲究。尤其是过年饺子,那时的面粉都是自家用石磨磨出来的,罗面时那些最细小的颗粒就会飞起来落在面板的周围,奶奶说那叫“飞面”。“飞面"既白又细,吃起来有劲,且滑溜溜的、香兹兹的。
过年饺子,我奶奶就用”飞面“包。奶奶还能包出很多花样来,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麦穗形状的饺子。饺子一头尖,一头粗,奶奶用手捏出来的褶皱,就像针鼻一样细小匀称,摆在锅锫上宛若刚刚掐下来的麦穗一般,好看、喜庆,很有艺术性的。有时,奶奶还在饺子里面放上一颗红枣或者一分钱的硬币,谁若吃到谁就是来年运气最好的人。
后来过年,好像没有了过去静下心来包饺子的环境了,走亲串友,人来人去,即使是过年饺子也是急慌忙速应付了事。大年初一,就更没有时间和心情包饺子吃了,从清晨睁开眼就出来串门拜年,拜到抹黑才能回家吃饭,拜得昏天昏地,累得七死八活。最近这三年,因为外孙女小的缘故,我们只好在济南过年,我们老两口就省去了初一拜年的任务,可以安心在家里包饺子了。
由于小时候喜欢吃饺子,盼着吃饺子,所以我早就学会了包饺子。和面、做馅、擀皮、切季子,我样样都会。最拿手的就是擀皮,春晚上朱军说他擀皮能一对六,就是他一个人擀皮能供六个人同时包。我看朱军有点吹牛,但我一对三是没有问题的。大年初一,年轻的出去拜年,我们老两口在家包饺子,不一会儿就包出来一大锅锫。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又尝到了以前过年的滋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