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姑父和二姑妈
每年春节后,我都要去看望我的二姑妈。今年正月初四,我和妻子又来到二姑妈家。一走进那处熟悉的农家小院,浓浓的年味迎面扑来。院子里的晾绳上悬挂着两只红红的灯笼,喜庆的红色映衬得满院子红红火火,一派吉祥如意的气氛。正房的门两侧张贴着红底黑字的春联,从春联上就能看到农家人过年的那种心气。我一边喊着二姑妈,一边推门进屋去,屋里只有二姑父一人。
二姑父见我们来了,很是高兴,一面沏茶,一面倒盆里热水让我俩擦把脸,还拿出一些炒花生来让我们吃。
我问二姑父:“我二姑妈去哪儿?”
“她出去串门了,我这就打电话给她。”二姑父说着就去门口墙角处拨通了村内联网电话。霎时间,二姑父忙得出出进进,那热情劲让我们感觉心里暖暖的。
我与二姑父说着话,就发现二姑家今年的花不仅养得多,而且开花的也多。屋内南面的窗台上摆满了后,靠西侧的地面上也摆了一大片。更多的花都在封起来的前厦廊厅里,南面一排,北面一排,整个廊厅里都摆满了各种花草。二姑妈从来不养那些名贵的花,她养的花都是土生土长的农家花草。我能叫上名字来的有,旱莲、月季、菊花、报春花、喇叭花、杜鹃花、看石榴、三叶草等,还有许多我却说不上名字来。
我和二姑父正在说着花,二姑妈匆匆忙忙地回来了。二姑妈进屋来就牵住我的手亲不够,领着我看她养的那些花,就像一位花卉老伴向顾客热情推介自己的花儿一样。
二姑妈人爽快,嗓门高,叫着我的乳名问:“大山呀,你二姑养得花不孬吧?”
我高兴地说:“不错,不错,真的不错。您老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把这些花伺候的这么好,不简单啊!”
“大山呀,你相中哪盆搬哪盆。”二姑妈毫不吝啬地对我说。
我知道,二姑妈很早就喜欢养花。我小时候最乐意去二姑妈家,一来我们村子挨得近很方便,二来喜欢二姑妈养得花。记忆中二姑妈家养的木槿花、东洋菊和洋马蜂菜给我的印象最深。那棵木槿花就养在二姑家的正房门前西侧不远处,那褶褶皱皱的花形就像锦缎子似的,大气而华贵。那怡人的清香之气,沁入心扉,更是叫人难以忘怀。东洋菊的雍容豪放,洋马蜂菜的点点艳红,都是我小时候的爱物。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二姑妈经常回娘家看我爷爷和奶奶,每次回娘家都要这家走走,那家串串,谁家有养的好花,二姑妈就要分一枝带回家去养。二姑妈爱养花,我们家族上的人都知道。如今,二姑妈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养花的习惯和爱好从来没有改变过。
看得出来,今年过年二姑妈和二姑父又是特别高兴。四间正房又粉刷了乳胶漆,吊了房顶,屋内干净如新。在封闭好的廊厅东侧改建了澡堂,澡堂里既有太阳能,有安装了浴霸,一年四季能洗澡。不过过年这几天,澡堂就临时变为了冷库,二姑妈过年准备的炸鱼、炸肉、熟肴之类的堆得满登登的。
我现在明白了,怪不得孩子们接他们老两口进城生活,他们就是住不下呢。其实,两位老人已经习惯了一辈子的乡土气息,习惯了进进出出的方便,习惯了养花弄草的那份清新恬静。人老了,图的就是一份清静。让他们再去改变一辈子的习惯,再去学会适应现代都市环境,很难。高楼大厦让老人们眩晕,噪杂的声音让老人们烦心,陌生的面孔让老人们感到冷漠。
现在想想,二姑妈爱养花,既能愉悦精神,又能活动筋骨,这样真的很好!

(2)盛开的报春花

(3)漂亮的红杜鹃

(4)报春花全貌

(5)紫红的喇叭花

(6) 红杜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