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上了山东卫视新开办的一档节目,叫《老爸必胜》。我已经连续观看了几期,这是一档集参与性、娱乐性和悬念感为一体的家庭娱乐节目,每期一位老爸挑战极限人物,赢取家庭成员的梦想奖品倒是其次,娱乐中将家庭情感、故事隐入其中,将一位老爸的故事徐徐道来,感觉挺好玩的,也颇接地气。那位北京开儿童服装店的刘老板,挑战单手转三碟没有成功,与三万元家庭梦想失之交臂。而那位挑战扑克牌飞镖切断黄瓜的安徽饭店毛老板,则惊现奇迹实现了全部家庭梦想。说实在的,真正吸引我的不是节目的极度娱乐和充满悬念的挑战,而是老爸这个最能体现父爱的角色,勾起了我作为一位父亲的共鸣与遐想。
我的女儿虽然已经成家立业了,但从她比较低下的社交能力和家庭自理能力看,我并没有给她以足够多的父爱。我年轻的时候,在乡镇机关做领导工作,出门就是一天,忙得两头不见日头,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记得一次长时间出发回来,女儿竟然不认识爸爸了。父爱的缺失给女儿造成了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现在想起来真的后悔莫及。其实,在当下社会里,像我一样的父亲,像我女儿一样缺失父爱的孩子,应该是大有人在的,且非常普遍。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已经陷入了一个严重父爱缺失的时代。
其实,由父爱缺失而引发的青少年成长问题、教育问题、社会极端问题,甚至民族危机问题,正在日益凸显出来。而对于这个严重的问题,很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还没有唤起社会的重视和觉醒。不是危言耸听,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隐形杀手”。它虽不像肆虐的雾霾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其对社会的杀伤力却不可低估。我们这个四千多年的父系社会,从古到今,父权尚存,但父爱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流失了很多。
我认为,造成这种父爱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素来内敛含蓄,中国男人更是不善表达,长期以来,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这就导致许多子女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父爱滋养。其次,单亲家庭的影响。当下,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离婚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离婚后孩子往往由母亲抚养,切断了父爱的长河。
再次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和城市白领男性的拼搏奋斗,也是父爱缺失的重要根源。农村孩子常常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养子。而城市里白领阶层的父亲们,又忙于事业和生计长期在外,只能由奶奶或姥姥隔代抚养照顾。这就导致了孩子不能实质性地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另外,幼儿园和中、小学大量女教师的存在,也让孩子接触成年男性的机会越来越少。
毋庸置疑,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进入了一个严重缺失父爱的时代,一方面,孩子史无前例地远离男性,得不到男性的关爱和影响,造成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不能自尊、自爱。另一方面,对于父亲来说,父亲又会成为家庭中最容易沉默、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父爱被社会无形的手击得粉碎。据心理专家介绍,父爱的缺失,会使男孩子无自律意识和责任感,甚至藐视法律,自恋、自私、自大、自我为中心。女孩子则不能建立良好的品行,缺失女性的自尊、自爱。
父爱缺失,母爱却又常常过度。这种过度的母爱,主要表在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和控制上。孩子基本上没有选择权,一切都要母亲来安排。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都有母亲说了算。孩子成为学习的工具、考试的工具,母亲永远把孩子当成婴儿来样。这样的母爱,母子在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种病态的共生和依赖关系,导致孩子长期心理年龄幼稚化,将来的工作和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社会适应性,抗挫折能力差,一辈子是一个不成熟的大男孩。这种病态的命运,将会跟随孩子一辈子。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恰如其分的父爱和母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情感和精神营养,二者缺一不可。父爱能让孩子象山一样自立自强起来,母爱则使子女如水一样柔韧可爱。这是一种和谐共生的人生之美,是一种阴阳相补的天道法则。而当父爱缺失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那它就不单单是一家一户的家庭问题了,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是一种危险的民族问题。如果一个民族得了软骨病,就会任人欺负,国将不国。
因此,关注父爱,唤醒父爱,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笔者认为,既要有一种弘扬父爱的社会意识,又要有一种保护父爱的制度设计。山东卫视2013年新开辟的这档《老爸必胜》栏目,作为中国首个以父亲作为主角的真人秀挑战节目,不仅可以为天下父亲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艺、表露情感的平台,也会唤起更多人的父爱、为构筑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量,其社会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它彰显和弘扬父爱的作用,就像三月的小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但缠缠绵绵很有诗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