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博士弃研从教是对人性美的追求

(2012-11-23 15:42:39)
标签:

人生境界

成就感

在中国

源泉

前途

分类: 杂谈 (话说天下)

    媒体报道,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陷入困惑。困惑的原因是,他的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程代展对记者说,““他的选择让我很惊讶,我彻夜失眠也没想明白。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据了解,萧杨曾在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业期刊(IEEE TAC)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数篇长论文。而这在中国系统控制领域的博导中没有几人在这本期刊上发过文章。

 

    程代展的惋惜与困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一位清华博士,在科研上很有天赋和前途的学生,突然去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做数学老师,真的那么令人惋惜吗?笔者认为,站在程代展导师的角度上,的确有些惋惜。但站在萧杨的角度上看,站着人性化的角度上看,这种弃研从教的做法一点都不足惜,反而是一种明智是选择,充满着一种的美。虽然暂时看有点”大材小用“,但最后的结局并非真的就”小用“。这里关键是要看,萧杨放弃科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喜欢做中学教师的内动力又是什么?

 

    对于导师的不理解和网友的议论,日前,萧杨也在网上贴出长信,称“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做科研太累,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假如萧杨说出的原因是真实的话,笔者支持和欣赏萧杨的做法及选择。因为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原动力,去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无异于一种折磨和痛苦。萧杨如果真的对科研没有兴趣,即使他有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来。

 

    据萧杨称,他对去中学当老师充满期待,他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这就说明,萧杨的兴趣在传授知识上,而不是在科研上。他选择做一名中学教师,就正好找对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既是一种职业和工作,又是一种愉悦和轻松,一定会取得出色的成就。程代展导师说,这样萧杨学过的一些知识可能完全用不上,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和流失。其实,未必如此。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萧杨可能成不了研究员,但他可能会培养出更多的博士和研究员来。

 

    笔者认为,萧杨的弃研从教绝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选择,而是体现了一种快乐工作能力的彰显,一种对人性化美的勇敢追求。萧杨选择了中学教师,可能就等于选择了自己的快乐源泉。这份工作能够给他带来快乐,他就具备了快乐工作的能力和快乐工作的条件,他快乐的是工作,而工作的过程又是一种快乐,这难道不是人性美的最好体现吗?当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多人失去了快乐工作的能力和条件,只能为求职而工作,为生存而工作,甚至将工作视为一种痛苦和折磨。其实,这是一种无奈与悲哀,也是对人性美的一种摧残。

 

    萧杨弃研从教,是他真正认识自己,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最明智的选择。他看重的不是金钱和地位,不是荣华和富贵,而是自身的愉悦与价值。勇于从博士甚至研究员的位置上,降到中学数学老师的职位上,不能不说是一种胆识和至高人生境界。真的令人赞赏和佩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