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影的魅力——摄影让我找到生活的又一乐趣

(2011-06-11 08:05:20)
标签:

科技

龙山

儿童乐园

理光相机

木鸡

分类: 散文 (遐思飞魂)

    http://blog.bandao.cn/UserFiles/BlogPics/17582/2011-06/IMG_2635.JPG

 

                             乖巧的安琪儿(2011年6月10日下午抓拍于龙山儿童乐园)

 

 

    近来喜欢上了摄影,两个月前整了一部数码单反相机佳能X4,我这个摄影门外汉,也想挤进门去看看光影术的魅力。我是一个对摄影一窍不通的人,一开始看着相机上的一圈按钮,不知如何鼓捣,说明书都是日文和英文,也又成了一个睁眼瞎。没办法,就从网上对照着一些相似的图案捯饬,几天后就能拍出影像来了。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全自动了,用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也可以照几下子了。

 

    但与一些摄影老手和高手相比,我仍然是一只菜鸟,或许连菜鸟都算不上,俨然就是一只平地上的木鸡吧。木鸡起飞谈何容易?好在我的志向不求高精,也不图什么大师不大师的,自己觉得高兴,别人看了舒服,就算心满意足了。早年就对照相好奇,十年前买过一台胶卷理光相机,后来玩过傻瓜数码,偶尔也照几张玩玩。那时只是想留下一些值得珍藏的瞬间记忆,并不去考虑照片的质量如何,只要能照出东西来就高兴。自从有了这台单反机子,忽然感觉照相应该算不上摄影。摄影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人的审美追求。而照相就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是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应该谈不上什么艺术。

 

 

 

http://blog.bandao.cn/UserFiles/BlogPics/17582/2011-06/IMG_2632.jpg

 

 走矮单杠的叶叶(2011年6月10日下午抓拍于龙山儿童乐园)

 

 

 

     事实上,由客观影像的记录到主观影像的创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经过漫长的路。其中不仅仅是摄影技术的娴熟把握,还在于摄影人的审美修养,是一个人艺术素质的综合反映。需要灵感,需要发现,需要思考,需要提炼和创造。要将脑子里无形的思维通过冷冰冰的相机热烈地表现出来,这就不是一般的玩玩而已,没有孜孜不倦的探寻,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终究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因此,我深深地感觉到,摄影绝不等同于照相。我也更加欣赏和崇拜那些高明的摄影师和摄影家了,他们是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没有他们的魔力,世界将黯然失色。

 

    木鸡也有学飞的愿望,最近我这只木鸡就热得有点发烧,老想端着相机照这照那,只是苦于拍不出出彩的片子来。我发现自己最喜欢照人像,人像更能给人直接的感官享受。但照人像的机会不是很多,偷拍不礼貌,不偷人家大多反感镜头照自己。我不知那些摄影师是怎么让人乐意配合的,或许他们胆子大,照了再说。我也发现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厌恶陌生人拍自己,而外国人好像就不这样。那次在济南王府池本想偷拍几位外国朋友,结果刚举起相机,他们就发现了。然而,他们非但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而且都微笑着摆出了好看的姿势让我拍。我暗想,人家外国人就是比咱中国人大方。这应该是文化不同的缘故吧。

 

 

 

 

http://blog.bandao.cn/UserFiles/BlogPics/17582/2011-06/IMG_2629.jpg

 

 荡秋千的彤彤(2011年6月10日下午抓拍于龙山儿童乐园)

 

 

    拍摄成人不好找机会,我便“猎取”孩子们。一般来讲,孩子们是比较容易拍摄的,除了被拍的孩子有时害羞或胆怯外,他们的家长都不会太介意的。拍摄孩子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童心纯美,让人爱恋,给人甜美,充满希望,昭示未来。拍摄孩子,从光学对焦框里望去,那一双双春水般的眸子,那一张张稚嫩天然的脸蛋,肉嘟嘟的小手,活灵灵的小腿,简直就是人间的精灵,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给人纯的体验,能拂去摄影者心灵上的尘封,一颗心也跟着孩子润朗起来,大有返老还童的感觉。我这快到含饴弄孙的人了,开始喜欢拍摄孩子,寻找和扑捉那些迷失的童心和童趣。

 

 

 

 

http://blog.bandao.cn/UserFiles/BlogPics/17582/2011-06/%E6%97%A0%E6%A0%87%E9%A2%98.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