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日报》报道,近日,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冰,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召开的全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创新研讨会上,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此言一出,舆论一片哗然,非议者,力挺者,各执一词。尹晓冰的话到底对还是错,我们不妨也来探究一番。
从尹晓冰副教授自身的发迹史看,他的确说的是大实话,也应该是掏心窝子的话。目前尹晓冰副教授每天开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他的手机号里有7个8,是三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MBA课堂上以堵车为迟到借口的学生,尹晓冰毫不客气地反问:我开宝马就不遇堵车吗?对课堂上接打电话者,他毫不留情:“把你的破手机扔掉,你用的手机我去年8月就用了,我的电话号码有7个8,你买得起吗?”他毫不畏惧地批评学生,是一位很强势、很有成就感的大学副教授。
尹晓冰很了解当下大学教师的现状,他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他认为,大学教师如果想顺着“金字塔”发展,做好教学是基础,但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尹晓冰是已有11年高校教龄的“70后”,3次获云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被某网站授予“2009经济及管理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
事实说明,尹晓冰的成功源于他没有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教学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用在教学上的精力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精力去搞别的去了。也许是搞课题,也许是搞交际,也许是搞外快,这种“不务正业”的做法成就了他。假如尹晓冰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中,可能他就不会得到现在如此辉煌的个人成就,以及值得炫耀的人生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讲,尹晓冰说的一生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就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也是一种典型的现身说法。
然而,自古以来,教师的职业要求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作为一名教师,不论是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都应该将一生全部的精力用在教学上,用在培养学生上。教师的价值应该用培养学生的成就去体现,而不应该用办多少企业,赚多少钱,有多高的社会地位来体现。而事实上,那种固有的正确的价值观,已经被彻底扭曲。不是才是对,是反而是是错的。金钱至上,个人至上,是当下社会人的普遍追求。那种过去提倡的“蜡烛精神”早已落后。
前不久,北师大教师董藩不是说,自己的学生当40岁时,赚不到4千万的身价别来见我吗?这是多么赤裸裸的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扭曲,导致社会乱象丛生。教师不安心授课,医生不安心看病,公务员不安心为人民服务,而恰恰那些不安心教学的教师越混越自在,不安心看病的医生越混越有钱,不安心工作的公务员越混越有权。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老是培养不出大师,我们的官员老是出现腐败分子,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出了问题。而对于这些严重的问题,一句“价值观多元化”,就将大化小,把有化无了。而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谁能说得清?
因此,尹晓冰副教授的“毁灭论”,并非空穴来潮,胡言乱语,而是一句大实话,是当下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而这种现实如果不能改变,专心做事业的人得不到好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者,却屡屡成功,谁还为了本来钟爱的事业而献身呢?老实人吃亏,好人受气,谁还会忠诚于事业、忠诚于自己?这样非逼良为娼不可!价值观问题,绝非小事,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