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上飘游孔明灯

(2011-02-18 14:38:58)
标签:

诸葛亮

长山街

孔明灯

飘浮物

元宵节

文化

分类: 散文 (遐思飞魂)

    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狂欢节。今年,我们桃都肥城的元宵节,也异常热闹。白天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玩龙狮;夜晚便是放鞭炮,观花灯,赏焰火。劳顿了一年的人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节日里好好放松放松,尽情地玩一把。

 

   元宵节之夜,我嘱咐妻子早点拾掇饭菜,吃过以后我们好去看灯。七点刚过,我们就吃完了饭,准备拉上妻子出去观灯。谁知妻子又打起退堂鼓来,说是有点累,站在家里的阳台上一样可以看礼花。我知道近来她很劳累,懒得动弹,便没有再三要求她,独自一人走向街头。

 

   兴奋无比的桃乡市民,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已从小城的四面八方涌向市中心,观花灯,看焰火。整个龙山路、向阳路和长山街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些年轻人挽着老人,领着孩子,慢慢地往前移动着。警察们也全城出动,路口设卡,维持着秩序和安全。在霓虹灯和道路旁“火树银花”的映衬下,游动的人们被披上了一层神秘多彩的光衫。

 

   小城沸腾了,清脆的鞭炮响起来,钻天的礼花炮轰鸣起来,新型的焰火蛋在空中炸开,变为菊花,成为金丝,弥漫着整个小城,包围着幸福的人们。新城路上的花灯更是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是看花灯,还是观焰火?我有点难以取舍。正在这时,我隐约看到天空中飘来几个游动了红灯笼。这是什么?这些红红的飘浮物,在空中慢慢游走着,给欢乐的不夜城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断定它们不是气球,因为能看到里面燃烧着的火焰。红色飘浮物的出现,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物。以前在乡下过元宵节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这个物件。就是来到城里这么多年,也没有真正留心观察过。我已无心关注焰火,也不再牵挂花灯。这种红色飘浮物牵动着我的神经,不时抬头望望天空,多了一盏,又多了一盏。它们究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呢?

 

   正在猜测中,我面前忽然出现了一对点灯人。这是一对年轻的两口子,男的两手提着一个红灯笼似的笼子,笼子的下面是敞开的口,口中的横杆上绑着一团棉花状的东西。女的弯下腰,用打火机点着了那团棉花。然后男的将手轻轻放开,红色笼子便摇摇晃晃地慢慢往上升腾。越升越高,越飘越远,不一会儿就在夜空中飘走了,脱离了我们的视线。

 

   一打听才知道,这叫孔明灯,也叫天灯。相传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送出信息求得救援。他急中生智,发明了这种天灯,推算准夜里风的方向,把信息传递出去才得以救助。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灯称作孔明灯。应该说,孔明灯很好玩,给节日平添了喜庆的气氛,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我们赞赏当年诸葛亮的智慧,也理解人们喜欢孔明灯的心情,但多多少少也让我生出一些担忧来。这种孔明灯就像放飞的风筝,又像脱缰的野马,它究竟能飘游多久,又会飘向何方?如果飘落在山林,如果散落在工厂,如果挂在高压线上,会不会出现事故?远久时代的诸葛亮玩天灯,可能没有那么多危险,如今再玩这种天灯,危险将会无时不在。

 

   我想节日喜庆应当以安全为重,再绚丽的色彩,再好玩的民俗,都抵不上平平安安带来的幸福。我喜欢孔明灯,但也不愿再看到空中飘游的孔明灯。

 

 

 

 天上飘游孔明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