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拐剧照
近来人们又在热炒春晚,舆论的口舌围绕着赵本山及其徒弟们转悠,最早是说赵本山带着小姨子于月仙上春晚,小沈阳“单飞”,本山领带新徒弟田七等表演《就差钱》。现在又有了新说法,《捐助》替换了《就差钱》,要带“刘能夫妻”上春晚了。赵本山“一拖七”上春晚,几乎把春晚变成“刘老根大舞台”。赵本山每年都是春晚的一个看点,以至于观众把赵本山成为春晚的“钉子户”。其实,赵本山也不想再当“钉子户”了,一心换搭档想推出自己的一帮小徒弟,去年就拉巴起小沈阳来了,今年再拉巴七个新徒弟上春晚。
对于赵本山的小品我是非常欣赏的,从他第一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起,我一年也没有漏掉过本山的小品。他的小品从内容到表演几乎无可挑剔,真的是一种艺术享受。其间,给我印象最深、最享受的当属他与范伟搭配表演的《三鞭子》、《卖拐》、《卖车》、《红高粱模特队》等。赵本山是小品王,而范伟也颇具喜剧大师的实力。范伟是从相声剧开始,逐步走上小品演员的。范伟身上自带幽默,尤其是对人物心理和细节的表现极其到位,很有表演功力。
范伟的“范式幽默”其实也不亚于赵本山的“二人转”效果。他们的表演套路是不同的,范伟的幽默是高雅的,本山的幽默是通俗的。带眼镜的范伟类似演员中“知识分子”,他与土老帽赵本山的互补而产生声电效应,给人一种雅俗共赏的喜剧效果,把小品艺术推向了高潮。本山与范伟搭档的小品富有层次感、立体感,能放射出咄咄逼人的感染力,可谓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最可惜的是,近年来,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对“黄金搭档”散了架,致使赵本山难找最合适的搭档,令他的下品也逐年走向下坡路。
没办法,这几年本山试图从自己的徒弟身上找突破,去年拉上小沈阳整了一个《不差钱》,虽然演出成功,小沈阳也一炮走红了。但是,真正的艺术效果并不高,小沈阳只不过是借助赵本山的光环沾了大光。对于小沈阳的表现很多观众都不买账,尤其是他的娘娘腔,不男不女的扮相,让人看后恶心死了。小沈阳几乎成了观众眼里的“低俗”人物,特别是众多南方观众根本不待见他。小沈阳一上舞台除了会模仿刀郎等几个人的唱腔,其余的就是胡乱吼,出洋相,打情骂俏,乱腾一阵子就算完了。那个女孩毛毛更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
我曾看过本山与其他弟子的配合表演,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都属于“二人转”的老套路,真不愧为有什么师傅就有什么徒弟,整个表演都像赵本山,热闹是热闹,但没有层次感,单调乏味。就像一桌子的饭菜,或是光大鱼大肉,或是光青菜萝卜,没有做到荤素搭配,让人失去了胃口。二人转演员总习惯把称为“绝活”的东西搬上小品的舞台,这在北方尤其二人转演员基本都会一二招,而范伟的口调和不按套路来的幽默是无人能比的,即使今年赵本山再与徒弟搭档也难以超越与范伟昔日的经典。
范伟是个甘于寂寞、办事认真的人,他不被外界的东西所迷惑,也不会被别人的评论所影响。几年前曾经有一种说法———范伟在赵本山的小品里只是作料,换个人也能演。那时候的范伟听到这种说法只是一笑了之,并不去争辩。2001年的春节晚会上,范伟演的伙夫非常出彩,舆论导向也变了,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说这个小品中演得最好的是范伟。范伟的特点就是擅长表现各类人物,戏路宽。正气的乡长、刁钻的司机、新潮的教练、愚昧的伙夫,全都演得惟妙惟肖。我还是喜欢范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