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报道,昨日,一位武汉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帖“晒”女儿初中三年的花费,称女儿三年初中花掉了16.7万元。帖子列出了孩子的明细开支:家教费、培训班的费用、生活费、零花钱等,共计每月4000元。帖子写道,孩子每周都上培训班,包括新东方英语、荆楚数学,钢琴班,买教材买资料加上学费,每个月下来都要花近2000元,而其中钢琴班每年的花费都在10000元以上。
此外,每天给孩子的零花钱(20元/天)以及在学校的伙食费用(10元/天)一个月又要花近1000元。家教费、买课外书、衣服开销,外加每月给孩子买的营养品等又是1200多元。总共合计4050元。更令这位妈妈头疼的是,每年学校都组织学生出国参加夏令营,三年三次就花了3万多元。再加上刚上初中时交的15000元择校费,初中三年的花费竟达到了近16.7万元。
无独有偶。新华博主赵化鲁,昨日也发了一篇博文,介绍他在旅途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姓徐的中年人,老徐给他聊起自己的教子方法。几年前,老徐的儿子以高考总分居该省前200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江浙地区的某所名校。没想到,孩子进了大学却整日沉湎于武侠小说,大一时,两门功课就挂了红灯。望子成龙的老徐坐不住了,毅然请长假,去千里之外儿子的学校陪读。
在老徐租的小屋内,父子俩一块上起了
“大学”。老徐负责督促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完不成任务决不善甘罢休。老徐积极搞好后勤,保证儿子吃好睡好。他还不时地和儿子所在大学软件学院的领导和辅导员沟通,了解学校的安排和孩子的进展。就这样,老徐硬是把悬崖边的儿子拉了回来。孩子去年顺利毕业,现就业于上海最大的一家软件公司。
一个是读初中,一个是上大学;一个是爱女心切的母亲,一个是爱子有方的父亲。两位家长都在抱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迥然不同,那位母亲用昂贵的金钱来表达自己的爱,换来的是一种溺爱和错爱;那位父亲则用“千里陪读”的亲情来传递自己的爱,父爱流进了儿子的心田,找回了这头迷途的羔羊。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供给,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灵的营养。
同样是教育孩子读书,那位母亲让女儿上补习班、兴趣班、培训班,还给孩子请家教、买课外书、出国考察,物质上应有尽有,三年初中将近花费了17万元。这是多么一个昂贵的数字!这种花钱买成绩的办法可取吗?绝对不可取。这是一种爱的误区,也是一种教育子女的误区。让孩子上那么多补习班、兴趣班等,不仅花费昂贵,而且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是在坑害孩子。这样的家长是糊涂的家长,这样的孩子将来是不会成大器的。
那位老徐在儿子学习失去兴趣,迷失方向的情况下,毅然决然,请长假,千里之外去陪读儿子上大学,结果把儿子从悬崖上拉回来了。面对儿子的厌学,老徐没有用金钱和物质刺激的办法,给儿子寄去大笔的钱让儿子好好读书。他却用父子亲情感化了儿子,用循循善诱的疏导解开了儿子的心结,老徐用无私而博大爱,为儿子撑起了一片蓝天。老徐的做法才是教子真经,值得做家长的思考和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