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3月17日记者从中共郑州市第九届纪委第四次全会获悉,2008年有33名县处级干部因贪污受贿“落马”,110名乡科级干部被查处,给予党政处分1141人,其中包括荥阳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武今明受贿250万元等大案要案。
乍一看,河南郑州2008年反腐倡廉工作成绩不小,可谓硕果累累。尤其是,一个市一年查处了33名贪污受贿的县处级干部,而且其中还不乏像荥阳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武今明受贿250万元等的大要案,真是大快人心事。但是,笔者细细思量,不禁又疑虑重重。郑州咋就这么多腐败分子?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多腐败分子吗?这是郑州的成绩,还是问题?一连串的疑问,萦绕在脑海中。当然,不管怎么说,郑州勇于查处这些害群之马,并且敢于公布于众,无疑是一件好事。
从报道看,在2008年间,郑州市先后对216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处商业贿赂案件74起,涉案金额1424万元。全年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案件3458件,立案1060件,给予党政处分1141人。其中处分县处级干部33人、乡科级干部110人、移送司法机关8人(其中包括荥阳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武今明、郑州交运集团实业开发公司原总经理王平中等大案要案)。说明郑州是非常重视反腐工作的,反腐的力度很大、效率很高。也是各地应该学习和效仿的,对于腐败问题,就要像郑州那样,作为365工程天天查处,警钟时时长鸣。
但是,从问题的另一面看,郑州的反腐形势也不容乐观。一方面出现这样“大面积塌方”,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对于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是怎么抓的,很值得反思。出问题的官员是谁提拔的?又是谁来管理和监督的?这些问题都应该很好地追究一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另外,查处了这么多腐败分子,就真的“正本清源”了吗?也不见的,逮住的“小鱼”不少,那些“鲸鱼”还没有网住,还需要深挖细找,反腐败绝不会一劳永逸。
从郑州看其他地区,反腐败的任务很重,问题很严重。我们认为,郑州不可能是全国腐败问题的重“灾区”,应该是一个很平常的例子。我们相信比郑州还要严重的地方应该还不在少数,或者是有的地方没有像郑州那样真查,或者是查了没有公开,不论怎么说,当前腐败问题,是一个不如忽视的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是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不能忘记和放松反腐败工作,应该抓得紧而又紧,严而又严,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回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