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惊现白花花的“牛奶河”,奶农倒奶谁之过?

(2008-09-21 08:34:22)
标签:

杂谈奶牛事件

最美丽的观众

分类: 杂谈 (话说天下)

    我坚持喝了十年的牛奶,最近也不得不停下来。在饮食方面我原本是比较挑剔的,为了喝到真正的好奶,这些年来我是除了盒装的蒙牛纯奶之外,一律不喝。认为这样比较保险,蒙牛是响当当的大牌子。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引爆了整个牛奶市场,从婴儿奶粉到液态牛奶,许多牌子的牛奶都含有三氯氢铵,就连我一直最信任的蒙牛也含三氯氢铵。这不,前几天刚买回家的一箱蒙牛纯奶,喝了几盒就不敢喝了。女儿也打来电话说,她回家时带回的那箱伊利纯奶,是9月13日出场的,也含有三氯氢铵不让我们喝了。全家人多年来养成的喝牛奶的习惯,不得不就这样被迫中断了。由此推想,像我这样的中断喝牛奶的家庭肯定不在少数,一个乡有多少?一个县有多少?全国要有多少人不喝牛奶了啊?

 

    消费者不喝牛奶,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我们的奶农了。昨天,一位山西省山阴县的一位普通奶农在博客里诉说了他们的遭遇。他说现在全国人民都不敢喝奶了,我们这个村是一个牛奶专业村,人不喝奶了,但是,牛还是要照常产奶的。在我们村后面有一条小河,这几天我们奶农纷纷往河里倒奶,这条河简直就成了一条“牛奶河”了。就我们一个村每天就要倒掉上万斤的奶,加上后面村子倒掉的奶,河里流淌着白花花的原牛奶,直叫人看了心疼。就我们县范围内每天最少倒掉几十吨的原奶。以前我们县的原奶80%都被蒙牛和伊利两家企业收购,现在没人要了。这么好的原奶都白白地倒掉了,真是心疼啊!我们中国人真是败家子啊!我们的奶农都不容易啊!

 

    我们不禁要问,奶农倒奶谁之过?过去听说过,菠菜、白菜、香蕉等卖不出去倒在河里,从来没有见过把牛奶倒在河里的。这年头什么事情都能出现,牛奶倒在河里也成为现实了。从最初环节看,是牛奶收购过程出了问题。实际上“问题奶粉”并不是奶农的问题,我们的奶农很纯洁,原因是原奶收购站收购过程中为了牟取暴利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据知情人介绍,在原奶收购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原奶收购站一天收购3000斤的纯原奶,但他们销售给乳品企业的时候可以添加水以及其他化学原料比如(乳精粉、脂肪油、糊精等等)每天可以卖到5000斤左右。大的收购站就更不要说了,看看这个中间环节有多么黑心啊!从牛奶生产企业看,也是心知肚明、利欲熏心。原奶里加入三聚氰胺,这个是牛奶业内人士公开的秘密,乳品企业难道不知道吗。其实,他们知道,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就只能置若罔闻了。在某种意义上,乳品企业就成了牛奶贩子的帮凶和共同利益获得者。这样的事在10年前乳品企业就知道,只不过开始加得少,没有出现人命。后来越加越多,逐渐爆发了严重的后果。从国家监管看,质量监督部门失职渎职、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许多质检部门作风漂浮,只收钱不作为,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这么严重的问题质检部门就没有发现,后来出了人命,媒体曝光才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有人把奶粉事件归结为市场经济的祸端,其实,这是错误的。市场经济原本就是法制经济,而我们的许多环节中都没有按照法制经济的规则办事,违法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缺乏监督,管理混乱,是这场奶粉事件的根本症结。目前奶粉事件已经引起的高层的高度重视,我们希望在严惩各级责任人的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人本教育,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手软,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市场经济真正走上法制的轨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