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的女儿得到了今年的考研成绩,以总分416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大连外国语学院的面试资格,目前正在全力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面试。此时此刻,我不仅又想起了去年烟台大学学生郭肖霞笔试第一,却因面试无辜被拿下的悲剧。
在去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中,郭肖霞以392的高分名列本专业榜首,在她所报考的洛阳725研究所所有考生中她以超过第二名12.5的分数摇摇领先,稳居第一。2007年4月6日,正当郭肖霞沉浸在考研成功、复试顺利的喜悦之中时,一个意外的电话令她希望破灭了。中国船舶重工业总公司洛阳725研究所的有关人员告诉她,因面试不合格未被该所录取。据了解,郭肖霞复试面试并没有发现问题,成绩应该不错。结果第一被生生地拿下了,当头给这个贫苦的孩子又浇了一盆凉水。她的导师王全杰得知此消息后,非常愤怒,他以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心和一名教师的同情心,为郭肖霞打抱不平:我为郭肖霞惋惜,我为郭肖霞不平,我为郭肖霞长哭!为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考研面试、复试问题的大讨论。
今年的面试就要到来了,我担心朋友的女儿别再遭遇郭肖霞的悲剧。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研究生录取主要有两道关口,一是全国统考,一是招生单位面试、复试。全国统考应该说是纯粹的客观性打分,基本没有什么猫腻。但是,考研面试就不同了。由于它主要以主观评价为主,过多地依赖于操作者的个人操守和道德良心,往往参杂了一些人情关系和腐败问题。从以往的情况看,面试中规则缺乏透明度,具体环节不公开。面试程序不规范,什么人能当考官,考官应有几人,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往往是随时动议,出入很大。另外,出题、打分、回避制度等也不尽人意,缺少投诉、复议和应有的组织监督。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府的监督缺位,导致招生单位把面试当成了自己的家务事,只要统考上了线,下面的事情就是我们说了算。线上的人我们录取谁都一样,亲戚朋友都找上门来,人情面子都能管用,失去了教育和社会公平,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对考生的负责,损害了考研制度的权威性。其实,郭肖霞的悲剧就是这样导演出来的。
今年考研面试就要开始了,希望政府多倾听考生和民众的呼声,正视考研面试和复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考研制度的改革,加强对考研面试、复试的监督,切实维护考生权益,使面试、复试走向规范、公平、公开、透明,逐步恢复其在百姓心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别让郭肖霞的悲剧重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