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是一种公开的网络日志,是网友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一种工具和形式,也具有媒体的属性,是新兴的“私人媒体”。因此,只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网络知识,有条件上网,人人都可以开博客。
近年来,随着名人博客的火爆,博客已经走向大众化、平民化,众多草根博客也异军突起,“你开博了吗?”也成了人们的见面问候语。在这种背景下,官员开博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官员开博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民主的进步。眼下,官员博客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绽放在网坛之上。随着“中国第一公安博客”的诞生,众多官员陆续开博了,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带领81名干部集体开博了,北京海淀副区长于军开博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开博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等不少高级政府官员都加入了“开博”行列。一时间官员开博成了热门新闻,引发了诸多议论。笔者认为,官员开博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是网络渗透和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当然,官员开博也具有不同于明星博客和草根博客的特性。官员博客除了具有一般平民博客的私人属性之外,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政治性,是网络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官员博客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身份平等。博客有别于现实生活,凡是来的都是客,这里没有贫贱高贵之分,即使官员来到博客也与民众一样,都是博友。博客里官本位没有市场,官员的精英意识必须抛弃,有利于官员培养自己的平民心态。二是信息平等。官员开博可以自觉不自觉地传播一些政治信息,公众可以很快了解一些迫切需要的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平等化传播,同时,政治的神秘色彩也会随之消失。
三是沟通平等。官员开博能够使他们走下政治的“神坛”,脱去了神秘的“面纱”,虽然他们的博客可能不是用来处理政务工作的,但多数都超越了“私人”领域,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在政治、经济、社会甚至生活等各个加强了沟通,双方的关系也日趋平等。
因此,官员开博是一件好事。但是,官员和民众都必须以平常心态来看待博客。作为官员,要把博客作为自己记录生活、了解民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和途径。而不能用来作秀,更不能背上博客包袱,怕丢身份,要切实放下架子,认真负责人地自己亲自做博。作为民众,也不要对官员博客寄予过高的期望,更不能指望官员博客来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只是把它作为一种了解政治信息的好途径,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我们不必过分拔高官博的作用。
总之,开不开博客是个人的自由,官员也不例外。但官员“开博”,不仅有利于官员主动倾听民意,与百姓沟通,更有利于引导网络的主流舆论,这既是官员“公仆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更是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我们期待更多的官员开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