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新华出版社副社长写俺家乡的美文:《一山之师》

(2007-06-21 16:09:53)
分类: 散文 (遐思飞魂)
  推荐新华出版社副社长写俺家乡的美文:《一山之师》

   

   在今年的桃花旅游节期间,新华出版社副社长要力石先生,应我的同学李福杰(孙伯镇党委书记)邀请,来到我的家乡肥城市孙伯镇代表新华社给农民送来了图书。要社长还兴致勃勃地考察游览了孙伯镇的云蒙山,最近他写的游记——《一山之师》,在家乡报纸上登载了,现在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这篇文章码在我的博客上,以飨我的博友。

                               
                            一山之师

                             要力石


   旅游是快乐的,如果这旅游不是按图索骥,由导游引领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而是所见之未见,闻所之未闻,新奇胜景跌出,当是加倍地快乐吧!阳春三月,与友人相约去一个名叫孙伯镇的地方,就深深体会到这种快乐。

  记得那次,我们一行人满心欢喜地奔着肥城市桃花节而去。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迟到四日。满山遍野已是花谢花飞,落红铺地,绿肥红瘦。不过,这由胜而衰的情景,反而勾起我们脑海中关于桃花盛景的美好联想,平添了些许想象的桃花林,绝对比真实的桃花林更富诗意。由此想到,旅途最让人惬意的当是喜出望外的风景。那些早已列在导游图上的景物,不过是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想景罢了。

  走过桃花林,总有些意犹未尽。年轻的孙伯镇党委书记李福杰如数家珍地谈起孙伯镇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 ……

  孙伯镇是个偏远的丘陵地区,最能代表孙伯镇的当然还是云蒙山。不过且住,云蒙山不是京郊的一处名胜吗?中国之大,风景的重名在所难免。突然想起十多年前,我曾登过陕西耀县的香山,和北京的香山重名,开始听说时不以为然,以为名气大的才有价值,才是正宗,但真的登上了陕西的香山,才真正领略了什么叫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不得不感叹那句经典成语的言之有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孙伯镇的云蒙山还处于待开发状态。抵临山下时,看到身旁的深山沟壑中,一丛丛茂密的栗树、核桃树绿意融融。离山门牌坊不远,有正在建设中的宾馆和停车场。孙氏云蒙山又名琵琶山,与泰山一脉相通。步入山门后拾级而上,但见植被茂盛,风光旖旎。这座算不上什么雄伟壮阔的山,却不可小觑,山中杂花生树,林林总总,达三百多个品种,其植物种类比五岳独尊的泰山还要多,在泰山面前可以挺直腰杆、毫不愧色地自称“北方植物王国”。不仅如此,云蒙山的植物品质也令人刮目,最有代表性的是近年发现的两个珍稀树种,一是青檀林,一是楷模树。

 
  我爬到半山腰,在一处空地休息,坐下后得知正站在了一株千年青檀树下。如果不是植物学家,不是专业人员,会同我一样一叶障目不识青檀的。云蒙山发现的不仅是千年青檀,还是青檀林!你看这株苍郁的千年古树,虽阅览沧海桑田,依然朴实无华为来人遮风挡雨,把清香留给人间。我担心自己的孤陋寡闻,便向看山老人询问是否听说过其他地方有青檀林的么?老人说:“只听过山东的枣庄好像也有,其他地方从没有听说过。”

  青檀浓浓的树荫下正摆着木桌、木凳。我们围坐一起,一位看山老人用山上龙王井中的山泉,为我们沏好一杯杯云蒙山清茶。木凳椅是本色的,桌面开裂着缝隙,茶碗是褐色粗瓷,山泉水又是用杂木柴和铁锅烧开的。品尝着这原汁原味,掺着青檀和五月山槐清香的云蒙山茶,,怡然自得,有点陶潜公悠然见南山时的感觉,用北京人的话说有点找不到北。边品茶闲聊,边翻看着各地的领导专家和文人墨客留下的题词。其中有镇委李书记的一首吟云蒙山的诗作,是他未任书记时的旧作,一经他人读出来,书记和我们都禁不住笑声朗朗。

   同样是在云蒙山上,我还亲眼看到一棵形似椿树的大树,叶片细碎,花色浅薄绿,因为花太细小,不仔细看甚至看不出树在开花。李书记问我这叫什么树,我也算走南闯北的人,奇花异树见过不少,但当他把这棵树的名字告诉我时,我还是惊奇不已——这是棵楷树,不远处还有一棵模树,哦,原来如此,我们常说的楷模原来是树,难怪两个字都用木字边呢。听说楷树开花,模树不开花,我大着胆儿猜测,难道这是一对雌雄树,楷树为雄,模树为雌?

   我捡起一段楷树枝,上面细花点点,似有清香,观其枝叶,平淡无奇,如果不是经人介绍,这种平凡之树谁会和圣人、伟人,和最高等级的榜样的意思联系到一起呢。不管怎样我得知了我写文章使用了无数次的“楷模”二字,竟然是一种树,而且我生平闻所未闻时,心中的感慨是难以言说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如影如行相伴随而我们又不知晓的事情呢?后查新华字典说,楷树,落叶乔木,果实长圆形,红色木材可制裁器具,也叫黄连木,古代判官用的惊堂木即楷木所做。再查资料得知,传说孔子死后其墓上长出了楷树,而周公墓地则长出了模树,世人所称典范人物为“楷模”,即源于此。

   下山时,问起孙伯镇名字的由来,主人的答复又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此镇孙氏人家最多,原来孙伯镇的镇名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孙膑,而这山上还有“齐军师孙膑之墓”可以瞻仰,心中暗暗叹道:真是不虚此行。我们特意绕到了传说中的孙膑的演兵场,只见四处枣红色巨石堆积,置身此处,仿佛2300多年前的兵士们在闪挪腾跳,厮杀声不绝于耳。相传孙膑与庞涓拜鬼谷子学艺就在云蒙山。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后,因嫉妒孙膑才能,将齐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将军田忌举荐,孙膑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之战、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孙膑在作战中运用的避实击虚,围魏救赵的战法,及与弟子所撰《孙膑兵法》,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早听说北京的云蒙山在京郊密云和怀柔两县交界处,同样有着孙膑的传说。哪一个云蒙山更接近历史真实呢?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孙膑为齐国军师,死后葬于山东更符合常理。回北京,我在查阅资料时偶然看到一个网友在游览京郊云蒙山时也提出了同样疑问。

   离开孙膑墓地不远,瞥见路旁一丛灌木形象奇异,其叶片如箭,簇簇利刃在山风吹拂下舞动,寒光闪烁。传说庞涓在马陵道上被齐军弓箭手射杀,庞涓血洒之处,植物变成了箭形。历史故事与现实情景,民间传说与浪漫想象竟如此契合,让人难以置信。

   人生需读玩卷书,行万里路,而我的孙伯镇之行,可谓一山(云蒙山)之师,两树(青檀与楷模)之师,收获颇丰!

推荐新华出版社副社长写俺家乡的美文:《一山之师》

 

                 云蒙山千年檀树

 

推荐新华出版社副社长写俺家乡的美文:《一山之师》

系统分类: 文化  个人分类: 文学灵犀  本文标签: 随笔 文化 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