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教育乱收费是投入不足造成的,本月10日财政部给予了有力的反击,一计耳光响亮地打在教育部的脸上,请看下面的报道: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连日来,教育问题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的一个热点。记者发现,每每谈及教育乱收费问题,总有人会提及一个原因,就是教育投入不足。为此,记者专访了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负责人。 财政部教科文司负责人说,经过积极的努力,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1654.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4465.9亿元,8年间增长1.7倍,年均递增13.2%;预算内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1211.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027.8亿元,增长2.3倍,年均递增16.2%,均超过了同期GDP年均递增9.1%的水平。 与此同时,生均经费也快速增长。1996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303元,初中549元,高中1088元。2004年,这些指标分别上升到:小学1129元,初中1246元,高中1759元,分别相当于1996年的3.7倍、2.3倍和1.6倍,8年间年均递增17.9%、10.8%和6.2%。 财政部教科文司负责人说,把教育乱收费的首要原因归为教育投入不足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支出年均增长16.2%,8年增长了2.3倍,均超过了同期GDP年均递增9.1%的水平,但教育乱收费并不见减少。 乱收的钱哪里去了?这位负责人说,据财政部掌握的情况,一是不顾国家规定,将学校收费收入与教职工津贴支出直接挂钩。比如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按照“一费制标准”收取的杂费收入,本应全部用于学校运转,但有将近一半被违规用于人员津贴补助和福利。 二是一些地方超规模建设的豪华学校所需投入,除了财政拨款以外,多为依靠向学生收费来解决,同时,为了筹措高额的运转费用,还要向学生再收费,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更多批评文章见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196174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