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最恐怖的爱
(2009-03-09 10:48: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熟事 |
我当新闻期刊记者时,曾经循着电视台的一条线索采访一位女孩。那篇稿件的调子就是一个女儿如何为生病的母亲牺牲前途的“大爱”故事。
母亲为家庭妇女,父亲为一名工人,三口之家不穷不富。重点高中的女儿为了照顾长年重病缠身而今有生命危险的母亲,放弃了高考,为的是赚钱和不离开家。那个母亲生活尚能自理,不犯病时跟好人差不多。开始,我是感动着的,可听到最后,我发现,在那个母亲讲述的过程中,一句自责的话都没有说,听到的全是对女儿孝敬的赞许。内心里,我很希望听到她对女儿抱有歉疚这样的话。在我找到电视台记者向她核实一些情况时,她突然问我:“你没觉得那个母亲有点自私吗?”她的话提醒了我,此时,我才理清自己的思绪。
家境困难,女儿考上大学也可以半工半读;如家中确实需要人手照顾病人,女儿也可以考当地的大学。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放弃高考这个决定她自己未来命运的东西呢?而母亲为什么就那么一直沾沾自喜于女儿这个表面上充满了道德其实是很不正确的选择呢?她们为什么就将这种极端做法当作爱的极致呢?女儿和母亲其实是在彼此都纠缠在对方身上,而不去寻找另外一条更加妥善的道路。
这个故事的结局还算好,几家媒体将消息传播给大众后,有好心人捐款,母亲的疾病得以改观;两年后,女儿也在别人的资助下成就了国外求学之路,她电话告诉我,许多人还是劝她一定要读书的。还有,那个母亲经常被人请去做报告,内容除了一家波折的经历,大抵也是和如何教育女儿“孝敬”有关。她还找过我,希望我报道一下她做报告这件事,被我委婉拒绝。因为我觉得,她的爱和她女儿在我两年前采访时的爱都够恐怖的。
我们还能看到名人成功背后的报道,一些人自幼父母陪伴他们,有的其中一方放弃了工作,甚至变卖房产。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那些成功的名人,他们是这种恐怖的爱的塔尖,那么塔底下的人呢?数目远远超过塔尖上的。如果子女没有成功,一生平淡无奇,而父母也陪进了大半生,那将如何安置自己的心情?所有的父母们,回首往事,都会发现孩子成为自己一生的事情。当有些微闪失,比如子女以后挣来的钱不足以养活一家三口,我相信那种失落感是相当的巨大。
还有,电影《双食记》中,丈夫背叛妻子,妻子便施计在为他奉上的饮食和他情人的饮食上,“双食”的结果使他病入膏肓。这个故事可怕的地方并不在妻子的手段上,而在于她的心理上。他背叛了婚姻,她可以选择离开,为什么一定要致人于死地?难道,爱情就是她生活中感情的全部吗?那么亲情和友情是不是在她的心中微不足道?她自己的一生是不是也不堪珍惜?
天底下最恐怖的爱是没有自我的爱,是缺乏理性的爱,是将自己的一生纠缠于亲人身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