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晓秋的明星梦

(2007-07-29 09:54:50)
分类: 熟事
这是一篇发表在《爱人 品味》上的稿件。

1

冬夜,31岁的保险公司业务员叶晓秋在家里看电视时,被本市电视台一则招聘演员的广告搅得热血沸腾——电视连续剧《麻辣爱情》剧组开进了她所居住的海滨城市,因为导演希望几个次要些的配角和群众演员最好来自民间,不仅是为了节约开支,最重要的是要有生面孔本色地展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这则招聘广告对叶晓秋来说,犹如一只具有魔力的大手,把实现她自九岁起就萌发的当电影明星的机会送到身边。

叶晓秋看了广告之后,立刻起身,找出纸和笔,又回到电视前前,不错眼珠地等待广告的重播。一个多小时后,广告真的如她所期地那样重播,她屏住呼吸,将广告公布的联系电话和地址记了下来。这时她好像才发现,人家要的是16——28岁之间的人。叶晓秋心想:不就是差三岁哪?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会败在年龄上?

第二天早上,叶晓秋按照每日必做的功课准备了一遍——上小区凉亭里吊嗓、朗读电影台词、对着镜子练习喜怒哀乐各种表情,等自己觉得十分满意时,才出门上剧组驻扎的宾馆去了。

剧组租了宾馆的会议室作为招聘场地。在这娱乐的时代里,不知有多少人想当明星一夜成名!宾馆会议室前,十几、二十几岁的男生女生排了长队,还有一些人陆陆续续地过来,年轻人都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试图给招聘组良好的第一印象。叶晓秋站在招聘的队伍里显得格外显眼,她骨架大,把身上那并不是太多的肉全部突现出来,五官长得一般,脸庞上眼大嘴大鼻子大,最关键的是,她的面相看上去还要比实际年龄大。叶晓秋像没看见四周人们看她那好奇的又不乏嘲笑的眼神,一脸的严肃和紧张,仿佛是参加高考的学生。

轮到叶晓秋上“考场”了,叫她名字的人一看是这样的人,眼中也有着惊讶,看了一眼她的身份证,立刻就让她不用参加面试回去吧。叶晓秋把当保险业务员那种软磨硬泡的功夫使出来:“……让我试试吧,您看我都来了。”中年女性这才引她走进考场。主考官就是导演,一看是这副模样的女人,随便出了三个题,最后一个是“肆无忌惮”地大笑。叶晓秋连准备的过程都没有,就大笑起来,笑声一落,她紧张地看着工作人员,却发现五六个工作人员先是愣神,接着突然一起爆发出一阵笑声来。叶晓秋退出考场后,有个人说:“这个女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笑声?就像大块玻璃碎了齐落到地上的声音,碎玻璃碴子的声音。”

这讽刺的话语没有被叶晓秋听到。她赶紧离开宾馆,怀里揣着她一定能被选上的“美好幻想”,满世界地联系保险业务去。

2

叶晓秋上小学三年级,也就是九岁时,就当上追星族,干过一件全校皆知的大事:给香港大明星员刘德华写信。但她只知道刘德华在香港,具体地址却不清楚,心想:邮递员叔叔一定能帮我送到,刘德华多有名呀!最终这封信因地址不祥被退了回来,信封上因为写着“刘德华(收)”的字样,被老师拆开先看了,随即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她,说她“不务正业”。老师把信还给了她。没想到,下课时,一个淘气的男同学从她的书包里把信偷出来,当着全班的面念了起来,叶晓秋同学在信的最后写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像您那样的明星,到时候我们在香港见!”这是多么无来由地自信的理想!并且当年的叶晓秋,唱歌跑调,列队顺脚的,老是成为同学们的笑料。如果是个长相漂亮的女生,倒无所谓的。同学们以后和别人提起叶晓秋,都要加上“注脚”:“……就是敢给刘德华写信的那位!”

但受到这样打击的叶晓秋呢?用老师和家长的话说:“脸皮忒厚!满不在乎!跟说的不是她似的。”

上了中学的叶晓秋,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当代歌坛》《看电影》一类的书上,高考报志愿时,叶晓秋的志愿是考电影学院表演系。她的父母想:爱报什么就报什么吧,反正就女儿那成绩,我们就当她没高考这回事儿!叶晓秋满腔热忱地备考,今天在家吼几嗓子,明天泪流满面地对着镜子念台词,家里人早已习惯了她这样,也不管她。叶晓秋曾经跟一个女同学讲:“我觉得我能考上!”乐得那个女同学笑弯了腰!

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叶晓秋居然通过了北京电电影学院在省城的初试,拿到去北京参加复试的通知书!老师和家长虽然心中尚存疑惑,但终于当回事儿了,老师亲自出马,请来市话剧团的一个得过梅花奖的演员辅导叶晓秋,费用昂贵。老师辅导叶晓秋的第三次,怎么看眼前的这个人高马大的女孩子怎么不是那么回事,就满脸不解地让她把复试通知书拿出来看看。叶晓秋不是个聪明人,没有立刻明白老师的想法,琢磨了好几天才琢磨出来老师的意思,但是为了实现梦想,她不在乎。

好像再没有第二个人像叶晓秋那样觉得她有十分的把握能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她经常计划着上学以后怎么努力学习,毕业之后怎么扬名立腕。等到最后确定自己没有考上时,叶晓秋也没有特别悲观失望,而是决心第二年再考。复习是要交复习费的,她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认为那是浪费钱,没有用的,再说家里的经济也实在是紧张。叶晓秋没有办法,在饭店边打工边赚学费路费,准备再考试。这一考就是四年,她始终没有考上。

3

但是,叶晓秋的演员梦从来就没有告一段落,她时刻做着准备,迎接机遇的到来。比如,她早上起床后就到小区的凉亭里吊嗓,一吊就是一个小时,生生地把女中音吊成了个女高音,而且是在25岁那年终于不跑调了!小区物业早就找过她谈话,让她不要去小区凉亭里吊嗓,说有人反映影响别人早上休息。好就好在叶晓秋这个人的性格,说好听了,是心胸宽广;说难听了,是没心没肺——你说你的,你不爱听你的,我热爱我的。她照样在早晨六点钟到小区凉亭里吊嗓,时间一长,小区里的居民也就习惯了,还把她的吊嗓当成闹钟一般地,再也没有人到物业那里反映情况。她还到北京当过“北漂”一族,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北京的日子里,叶晓秋过着比乞丐强一点的日子,她从没有找到哪怕是个群众演员的机会,没有这样的机会,就说明如果不干别的,她连一分钱的收入也没有,她和别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女孩可以到歌厅唱歌,随时到个剧组串个场什么的,好把自己安顿下来。叶晓秋的“本钱”——长相和嗓子不行,只能靠打工挣零钱养活自己。她觉得当“北漂”不适合自己,不如回到家里蓄势待发。再说,家乡所在的海滨城市拥有美丽的风光,是许多剧组选景的重要去处,经常有剧组来拍戏,不如找这样的机会。

叶晓秋寻找当演员的机会远比寻找爱情的机会卖的力气大,所以,她至今除了几次不果的恋爱,尚无婚可结。前不久,她妈还说她:“你一看到报纸上报道有剧组在市里的哪哪拍戏你就赶快过去,有时人没等赶到,剧组就撤了;有时你这人倒是到了,可被人当成碍事的道具给清走了。你都过三十了,连婚都没结,再这样下去有意思吗?”她只是嘻嘻一笑。叶晓秋的现实情况摆在那里:保险业务员的工作不算固定,工资得看业务量;年龄大、学历低、人长得一般不说,谈恋爱时一见面,她三句话之外肯定就能聊到影视上,什么八卦啦新片啦,有几个男生能跟她说到一起去?可她从来不知道发愁,倒是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特有奔头的那种:三十而立后尚能余有当明星的梦想,并且奔着这个方向快快乐乐地努力不停,难道这不够使人生美丽的吗?

4

《麻辣爱情》剧组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叶晓秋,让她去一趟。叶晓秋连具体什么事都不问一下,就告诉父母:“等着你们女儿当明星的好消息吧!”

叶晓秋这回是成了!而且不是当群众演员,是演一个次要配角,一个恨嫁的老姑娘,类似刘若英演的那个“结婚狂”。后来才知道,她是参加招聘的331个人中惟一一个被选上当配角的人,别人都是当群众演员,另外的配角是在其他的城市里找到的。那天,她走后,导演就跟手下商量:“这个人笑声很有特点,人也有特点,表情和动作自自然然地夸张,严肃起来也像要招人笑似的。那个老姑娘角色吧,我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再说她自己说未婚,不就是个老姑娘吗?有生活体验。”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叶晓秋演的老姑娘本来就十几场的戏,但导演觉得她味特正,又临时给加了戏。叶晓秋是真卖力,导演让在地上滚,她就实打实地滚,膝盖都破了;让她比正常人高一个八度讲话,她就差不多是喊叫着出场,再加上数百次地练习一句台词的功夫,最后愣是把嗓子给累出血了。

大半年后,电视剧正式开播,虽然收视率一般,但是看过的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记住了一个演员——演老姑娘的叶晓秋,和她那“碎玻璃碴儿的笑声”。

这时,居然有本市晚报记者采访叶晓秋,做保险业务员的叶晓秋口才好,加上真心真情,和记者聊得蛮顺的。记者问她:“你为什么明知道自己年龄超过了三岁,还敢去试?”叶晓秋想都不想就回答:“一件事情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各占百分之五十,我试了才能得到百分之五十的成功概率;如果不试,那就连一点点的成功概率都没有啦!”本来记者准备顶多写个千字文章,却写出了两千多字,登在“特稿”栏目上,文章的主题就是写“永远追随梦想的人才有机会实现梦想”,叶晓秋被塑造成“自学成才”的好姑娘。文章一登出,电视台和电台也有栏目接二连三地盯上了叶晓秋,今天让她出席个综艺节目当嘉宾,明天让她与人合作个小品。内行的人和外行的观众们可下发现本市一个有才华的演员,而且她是那么的本色,那么的朴实,用影视文章里常用的那个词来说就是“邻家的大姐姐”。因为交际面广了,而且有一定文化层次收入高的人多了,叶晓秋的保险业务也随之节节攀升,收入和以前是天壤之别。

叶晓秋觉得,她的实现了梦想的人生更加美丽。现在,影视圈里有人“认识”了她,有两个剧组约她去拍戏,她当然是去的啦!

按叶晓秋的“成功概率”论推断,她是有一半的概率成为大明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的好日子
后一篇:《那一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